新浪财经

三年持久战打出证券业新天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1日 02:47 第一财经日报

  陆媛

  2007年8月31日是证监会完成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最后限期,这场历经三年的持久战打下来,证券市场因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证券行业的信用因综合治理工作而已经恢复,这个行业正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前哨战:“三大铁律”

  2004年8月,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证监会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证券公司实施综合治理。2005年7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监会《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时间表,计划在两年内基本化解证券业现有风险,初步建立新的监管机制。

  其实在2004年国务院统一部署之前,证监会对证券公司的治理工作已经开始了。2003年8月,证监会召开“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座谈会”,会上对券商提出“三大铁律”,即严禁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严禁挪用客户委托管理的资产,严禁挪用客户托管的债券。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可追溯至此。

  扎实推进:

  风险处置和做大做强

  2005年6月27日,监管层首次公开阐述了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九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完成摸清底数工作,明确整改措施,并落实责任;二是加大基础性的制度改革力度,堵塞产生风险的制度漏洞;三是加强对高管人员和股东的监管,规范高管和股东的行为;四是实行全面的分类监管,形成有效的日常监管体制;五是推进行业资源整合,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优质公司做大做强;六是及时稳妥地处置高风险的公司;七是进一步严肃市场纪律;八是抓紧制定和修改有关的法律法规;九是持续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监管。

  2005年7月21日,关于证券市场的一次高层决策会议召开,该次会议上定下来的思路决定了此后证券公司治理的核心工作:券商风险处置。

  8天之后,国务院办公厅以通知形式来转发证监会拟定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借此向各地方政府和各部委表示了对券商治理工作的决心和总动员。

  证监会归纳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为:一是多管齐下,分类处置;二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三是统筹兼顾,确保稳定;四是依法行政,完善机制。

  阶段成果:全行业扭亏为盈

  2006年9月5日,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当时股市正在恢复活力,上证指数已到1659点。而证监会已经基本摸清了证券公司风险底数,证券公司财务状况基本得到真实反映。

  2006年上半年全行业营业收入231亿元,实现利润123亿元,盈利公司93家。全行业财务状况恢复到历史较好水平,连续4年亏损的局面终于得以扭转。

  与综合治理开展之前的2004年初相比,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产、违规委托理财等各项历史遗留风险大幅下降,主要风险指标平均下降90%。

  在处置了南方、闽发、大鹏、德恒等29家高风险和严重违规的证券公司,依法追究了一批责任人的行政和刑事责任,初步建立了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证监会改革了证券公司的客户资金存管、国债回购、资产管理、自营等基本业务制度,建立了证券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和基本信息公示制度,并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和预警制度,初步建立业务种类、业务规模与净资本水平动态挂钩的监管新机制。

  收官:向新的常规监管过渡

  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证监会强调,2006年年底要基本完成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2007年8月要全面实现综合治理目标。

  2006年下半年,证券市场繁荣起来,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各项工作也已进入后期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具体目标为:2006年10月底前,凡存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缺口、挪用客户债券、违规理财以及股东和关联方占用等违法违规问题的公司必须完成整改;正在重组的公司要基本完成重组工作;所有公司风险控制指标必须符合《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

  根据新的形势,证监会要求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采取积极务实的措施,推动综合治理向新的常规监管过渡。2006年12月底前完成老国债回购的清理工作,实现基本信息公示。要求具备条件的公司立即启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2007年8月底前,全行业全部实施第三方存管,并全面公开披露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当证券市场繁荣以至于带动证券公司收入好转的时候,证监会开始支持合规证券公司通过上市融资、定向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充实资本。光大证券、东方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公司正在积极准备IPO。

  证券行业的成绩也从侧面说明了综合治理的效果。根据Wind资讯,已经披露2007年中报的55家证券公司净利润总计497.32亿元。而据证券业协会统计,2004年证券公司全行业税后净利润则为亏损206.32亿元。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