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做客新浪聊天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14:06  新浪财经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做客新浪聊天实录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新浪财经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7月25日(周三)下午13:00-14:00,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做客新浪,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跟大家做一下解读。以下为聊天实录。

  视频: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做客新浪(1) (2) (3)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我们知道7月19号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一系列的宏观数据,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数据。在最近有关这个数据的解读也非常多,今天邀请到一位非常知名的专家,也是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家左小蕾女士做客新浪,就上周发布的一系列的宏观数据以及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跟大家做一些解读。同时也回答一些大家的提问。欢迎左老师做客新浪,您也是新浪的老朋友了,给大家打声招呼。

  左小蕾: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数据都已经出来了,GDP是11.5%的增长,CPI是3.2%增长。6月份有一个非常高的,达到了4.4%。其它数据还是一个比较快的增长。怎么看待这些数据?怎么看待当前我们国家经济发生处于什么样的形势,先请左老师做一个概括?

  左小蕾:上半年11.5%,第二个季度11.9%增长。我是这么看,如果从短期来看特别是跟去年比较,11.1%是去年GDP年平均增长,11.5%从数字上跟它比是0.4个差异。我套一个官方的话,平稳增长,还是可以解释的。0.4的差异。

  另外,官方的整体说法是平稳较快,较快是很容易理解的,去年11.15%我们理解为较快,今年11.5%当然较快。短期跟去年的比较,从增长率角度来说,从数字的角度,平稳较快解读是说得过去的,我认为数据还是超出了市场的一些预期,原因是什么呢?年初或者是去年年底的时候很多国内外大的机构,都预测今年的经济增长,都把它放在差不多8到9的水平。后来第一个季度数据出来以后,这些机构又有一些调整,但是也在调整是9%点几到10%左右,11.5%一出来,大家觉得还是跟他们的预期有距离。但是跟预期有距离,不等于是较快,因为你的预期可能有一些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特别是大家老是喜欢跟“两会”定下来今年GDP增长8%的目标比较,我觉得国外或者是一些大机构,当它定在8%—9%的时候,很可能参照两会的目标。

  我对两会增长目标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觉得它是在两个方面的引导。第一个方面,它是在设置一个底线,中国的GDP增长如果维持一个正常的就业水平或者是一个正常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GDP增长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速度是8%。也就是如果低于8%,中国经济可能进入衰退的状况,不能维持基本就业状况,经济就有一个大幅滑落的东西,所以设一个底线,GDP基本增长水平不能低于8%。

  另外,我认为它是在设一个上限,上限是带有引导限制的。因为跟中国特定情况有关系,各个地方政府都有它自己的增长目标,如果从中央政府的角度,2005年设置的是8%,2006年出现了11.1%的增长。假如这个不太切合实际应该调到10%甚至调得更高一些,这时可能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个引导,定10%,它可能是15%。一个是设底线,一个是上限。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指标超出了预期,那是因为预期可能有一些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或者是对一些基础信息的解读上还不是全方位地理解。短期内我认为“平稳较快”的评价还是能够解释的。

  主持人:左老师怎么看我们最近公布对去年GDP的修正,每年知道到第二年的一段时间,会对头一年GDP有一定程度的修正,您怎么看这一次的修正?

  左小蕾:修正实际上是个国际惯例,全世界都修正。是因为你在发布数据的时候,可能有些信息还没有收集或者是不完善、不完整。所以,从统计上来说是允许你做这样一些修改的。从10.7%修改到11.1%,其实大家都预期它可能有这样一些信息,在那时相对没有到位,是这么一个结果。

  向上修正应该是符合预期的,市场上都没有预期,各个机构都没有预期,如果是修正是向下修正,这种情况大概是不太合理的。

  至于说到经济增长过热、偏热的问题,我个人的观点近期是平稳较快,我们解读是这样来比较的。为什么它会从去年最初的10%几,到今年的11%点几呢?这里边解决了一些短期因素,造成了它和平在短期内GDP增长有一个向上的动力。因为GDP增长有各种因素,有各种约束。去年或者前年我们叫做煤电油运都比较紧张,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各个方面措施逐渐地到位,可能这种约束条件就开始有一些缓冲,可能在这个意义上来说,GDP整个增长水平就在这个意义上往上走了,它的目标或者是潜在GDP增长能力,在这个约束条件内解决了以后,可能有一个上升的可能性。

  从过热的角度来说,怎么理解过热呢?我的理解是要从稍微中长期一点的概念上来说,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宏观经济学上有一个理论,经济发展的均衡条件是什么呢?是你的储蓄要等于你的投资,当然这个投资和储蓄都是宏观意义上,不是指投资增长率,固定投资增长率只是一个增长的概念,宏观上储蓄和投资是支出法的方法计算出来以后计算的一个均衡条件。也就是说你总的市场上固定增本形成如果等于你总体的储蓄,市场就应该均衡了。如果你的投资超过了你的储蓄,经济增长就可能受到一个很大的制约,将来就没有更多的资源去支持你的投资。这是一个均衡条件,这两个东西要是不均衡的话,如果储蓄大于投资,你还有成长的空间。但是如果投资大于储蓄,增长就出现问题。

  我们现在就看我们的GDP增长情况和投资的比较。可以看见,从统计局的统计年鉴上看,中国的总储蓄是40%左右,30%几,接近40%。它的投资,所谓固定资本形成实际上也在接近这个数字。但是我们现在又是在高投资推动着高增长,经过去年的调整,今年有一个相对的放缓,20%几的增长在推动10%几GDP的增长。这中间还是可以看到,增量还是两个单位增长的增量去推动一个单位GDP的增长,你的投入还是成倍地在大于GDP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你要保持这样的高增长,你就要加大投入,不断地加大投入才能够去支持持续的高增长。但是我们现在又回到均衡条件上看,加大投入要有储蓄的支持,如果我们现在已经比较接近,当然这里还有很多可能计算上的差异,假如已经开始接近它,从持续的角度来说,高增长是不是能够被高投入来支持,就有后面原始资源约束的问题,我们不能等着它5年、10年以后不能持续了再来调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提出它偏热,我们要进行一些相关的调整,这样使我们的经济能够保持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持续的高增长。

  主持人:非常感谢左老师对于整体宏观经济的一个介绍。

  我们看到最近老百姓也非常关心的是价格的上扬,尤其是到了6月份,当然其实在6月份之前,大家应该从切实生活中感受得非常明显,6月份4.4%CPI增长还是让大家感到比较吃惊。您怎么看待这样一个价格的走势?

  左小蕾:6月份4.4%的增长,实际上大家事前从生活中有感受,而且从数据中大家也不觉得很惊奇,所以数据出来以后,整个社会都表现得比较平稳。因为大家对预期是比较准确的,跟数据比较吻合的。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东西呢?我个人是这样觉得,大家都来分析这个数据,大家都认为这一轮CPI的走高跟去年年底粮食价格增长有很大的关系,它可能有一个翘尾的影响,跟最近的猪肉价格上涨有关系。猪肉价格认为主要还是供给的问题,这个解读有它的道理,我认为这是一方面的道理。但是我们更多要关注的是什么东西呢?比说猪肉价格,如果它涨在收购环节,我觉得是很好的事情。第一,它给农业收入增长了。第二,它实际上传导了一个信息,你看这是供求关系,供给不足了,价格上去了。所以,我们今年到你这儿收购,就把价格提起来了,希望鼓励你生产。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应该来说是一个短期因素,马上市场就可以进行调整,至少一个周期以后,在明年很快猪肉生产周期价格就可以回稳。

  但是如果不是出现在收购环节,出现在流通环节,这个问题就要另外分析。在流通环节,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货膨胀,钱太多了,不是一个完全供求关系,因为钱多了,原来是1块钱去买,现在要变成2块钱才能买到,纯粹价格的上升,而不是说用简单的供求关系造成的,因为在流通环节,流通环节存在着价格的变化。

  所以,要关注这个问题。因为这还不光是一个猪肉的问题,因为大家感觉到还有一些其它相关的价格也在上涨。真正通货膨胀价格层面的变化又完全有其它因素的支持,比如流动性过剩,也就是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货币超过了真正经济运行的需求,就会出现通胀,这是很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对于价格的上涨,通货膨胀的形成,它又有它背后货币的因素在里头。而且比如工资实际上也在涨,而且现在好像沿海地带包括农民工工资也在以每年25%的速度上涨。还有其它加薪,这些都是通货膨胀形成的一些背后的因素。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关注这个问题,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通胀的预期来提升。我们关注这些因素,主要还是防范的角度,不要真正达到真实的通胀水平很高的时候,那时一些动作就不太有作用了,包括政策的效果都会很低。我们现在认识这个问题,到底属于供求的因素,还是真正其它的因素,造成通胀预期形成的刚性因素,来关注这样的问题,进行治理。

  主持人:左老师对真实通胀的观点我觉得应该是很值得市场去真正反思的。我们看到这次CPI上扬有几个很直接的后果,比如使得老百姓存款负利率的现象一下子被拉大的,大家看得非常明显,监管机构包括央行也是很快做出了动作,通过这次利息税的调整和年内第三次加息,现在税率还是负,但是负的相对来说已经收小到一个非常窄的区间了。您怎么看这样一次CPI还是处在负的区间,怎么看待存款利率长期处于负的区间,可能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

  左小蕾: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你提到怎么改变负利率的状况。

  主持人:有些国外认为中国不可能长期把利率维持在负的区间,把它作为中国金融加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

  左小蕾:负利率是两方面形成的,一个是通胀上起来,另外一个是利率太低,就变成实际负利率。央行为什么要提升这个利率呢?不是仅仅是因为你是负利率,所以不能这样子,就进去,这个不太有道理,还不完全是经济学上完整的道理。它应该是什么呢?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在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特别要保证货币流动性,在经济运行中间保持需求和供给的均衡,来保持整个经济运行的稳定。在这个意义上CPI以上就应该把利率提起来,因为提利息的作用实际上背后最实际的意义是在收紧货币,只不过它运行的过程稍微复杂一点,不像存款准备金一下子一次性地把它收回去。它通过发一个信号,现在资金成本要提升了,资金成本提升了以后,微观角度的企业预期的利润可能要下降,边际利润下降,就会调整它的投资规模,划算不划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到了一定的水平不太划算,可能调整它的投资规模。投资规模下来了,投资规模下来是什么意思?总需求就减少,总需求曲线就会向下移动,通胀水平就会下来。因为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的地方就是通胀水平,就是它的价格水平。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这样来调整它的,这样把通胀水平控制在一个让经济稳定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间,当它的企业减少投资的时候,也就是银行的贷款,由于资金成本上升,就减少了信贷,企业就比较少地向银行贷款。这个时候银行创造货币,投资周转就会减少,创造货币的能力就会下降,减少了经济运行的货币,后边的道理也是紧缩货币。

  它控制了通胀,又增加了存款的利息,实际的利率就会提升。它是这么一个思路。所以,央行非常关注CPI的上升,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控制通胀水平,保持经济稳定的运行。当然对我们具体感受到价格上升的老百姓来说,应该怎么面对这个问题呢?是这样的,如果对于27个基点提升的利率水平,或者是说我们价格,现在百分之几肉价的上涨或者是食品价格上涨,对工资已经升到10%几的人来说应该能够承受得起,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对于那些比方说非常低收入、低保还有退休的人,他的工资可能没有随着通胀水平上涨而提升,像这样一些人,通胀水平一高,物价一上涨,对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政府就应该在这样一个群体中间,实行适当的一些补贴,让他的承受能力也能够随着物价的提升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这是比较重要的。

  主持人:其实我们看中国长期的利率应该是偏低,这是大家都能够公认的,有很多理由。早前的一些理由,希望鼓励消费,需要拉动内需,不鼓励大家把钱存到银行里。另外,也有纯粹的从中美利差的角度考虑。以前我们认为把利率放在比较低,有很多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在现在发生了改变没有?或者是否面临着新的局面?

  左小蕾:利率政策的变化,随着经济形势变化的。就像你说现在经济形势确实发生了变化,跟过去不一样了。现在最大的不一样就是,我们现在表现出来的比方说企业的利润很高,大幅度地增长。这个里头我们也看见有一些好的因素,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等变化。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个问题,背后的资金成本,包括所有的成本,土地的成本、资源的成本、资金成本都很低的情况下,在某种成本扭曲的情况下,使得它的收益超过了一般的增长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你要让经济有一个持续增长,就必须把它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所以,这个时候提高比方土地的成本,比方说资源税,现在也在考虑,然后是资金成本,利率的提升应该是一个逐渐市场化的过程,利率就是放一个信号,我们现在应该把这些成本因素更多考虑进去,让所有的增长都在一个更合理的水平上,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另外,中美利差的问题也是,按照经济学的道理,理论上来说,如果你的利率提升是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确实有很多国外资本都想持有人民币资产,进来的公司不断得到升值人民币的好处。从这个角度来说,前两年央行确实有这个考虑,利率保持利差,想遏制一些资本的流入。但是现实情况告诉我们,3%或者是2%很少的利差,其实起不到作用,因为这些资本的流入进来以后,可能第一你的人民币升值可能超过它的2%、3%。另外,它可能还进行一些资产投资,资产投资收益可能大大超过2%、3%,其实这不太起作用。而且很多国际上的经验也证明,你的货币本币升值的过程中,很少的利差,基本上都没有起到作用,反而会保持低利率,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讲是一个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加大流动性,反而会造成另外一些问题。所以,现在这个情况也在变化。

  而且通货膨胀的情况,很长时间里实际上不提升利率是因为我们的通胀水平不高,因为它是盯着CPI的情况。但是很多国际经验都证明,在本币升值、资本大量流入的过程中,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间,它都是在一个低通胀的水平上发生了大规模的资本流入,而资本流入在这种情况下推高了资产性的价格。如果你仅仅只是参照这样一个低通胀的指标,可能会造成一些相反的结果。同时中国的情况目前来说,通胀也有提升的趋势,特别是预期有提升的趋势。

  在很多综合性的因素情况下,政策就会发生一些调整和变化,这是对的。如果你不变化,倒是很奇怪,因为经济形势变化、经济环境变化,所以政策应该会有相应的变化。

  主持人:对,我们包括看到早期对低利率能够鼓励大家去多消费,事实上现在投资渠道放宽之后,包括资本市场的回报都比银行利率高很多,实际上这一点也不是特别存在这个理由。但是国际机构很少对央行调整利率有很大预期,应该大幅度提升或者怎么样,还是应该很缓和跟着物价在走的趋势,您对利率今后的走势会有怎样的判断?

  左小蕾:实际上利率,不管是从成熟的经济体来说还是从发展中国家、新兴转型的国家来说,都不可能一次把它提一、二个百分点。为什么不这样子?因为这样毕竟对经济影响会有一些冲击性的结果,政策本身是希望它调平经济周期,如果你大幅度进行经济政策上很大的变化,实际上把经济弄得更大起大落。所以,所有的国家都不会采取这种大幅度的调整利率的政策手段,包括其它的手段,都是这样子的。

  你刚才说为什么我们把利率放得很低,是要刺激消费,为什么说结果不明显呢?像现在也是一样的,大家都说利率调整对我们影响不大,因为它都是很小幅度调整,应该看一个累积效应。像美联储连续调整了17次,然后市场反应就比较强烈,刚开始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因为它的幅度都很小。所以,我们要看累积效应。

  中国可不可能像美国累积十几次了,我个人认为还是不太可能,有很多原因,经济成熟程度也不太一样,大家对宏观经济的反应和调整的能力也不太一样。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像美国、欧洲、伦敦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都是以利率为主要工具,在调整货币供应,调整市场的运行、投资、总需求、CPI,大家都是根据利率来进行调整的。而中央银行也是根据利率在不断地修正它的货币供应总量。如果利率没有到位,它就会公开市场操作,去调整,进行微调,去买卖国债等等这样一些动作。中国说实话到现在为止还是以货币总量作为工具,还有其它的工具在调整比较大力度地调整货币在经济运行中间的总量,我们看到它的存款准备金,看到它的票据发行,和非常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因为货币总量在某种意义上量化的程度更明显一些,我新增货币是多少,我通过结汇进去多少,通过银行贷款进去多少,相对容易控制,用利率来控制货币运行总量的时候,需要银行兼市场,都得对利率反应非常敏感,包括企业都要非常敏感,才能很容易根据自身的情况,根据利率发出的信号进行调整。中央银行很容易从这些调整的过程中发现经济运行的总量是过了还是少了,会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间进行调整。

  我们这一套东西还不够,像银行对利率的反应,作为敏感不敏感,不是它调不调,它会不会调?怎么根据自身的实力、经济情况把它调整到合理的水平,能够防范一些水平,能力还不够。这也是为什么央行每次调整利率是存贷款一起调。按理说基准利率把存款利率调整就行了,而贷款利率上限是放开的,从制度上讲,银行就应该自主调整。就是因为这种调整不够,怕调整了以后,调整得不到位,别人把我的客户抓走了,或者是调得太高,别人抓走了,调得太低了,我吃亏了。这种把握的能力不够,央行干脆一起调,免得进行恶性竞争,银行之间弄得不好可能就造成恶性竞争,为了拉客户,为了什么东西,反而更进一步扭曲利率市场价格的作用。

  因为这种传导机制,包括所有的企业也是一样的,对利率的反应也不是那么能到位的,利率调整到多少以后,我的边际收益就会下降,我应该怎么样适当地调整规模,能够保证稳定的收益、现金等等。这些问题都或没有形成一个非常和谐的或者是敏感的,或者是非常灵活的一个调整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就不可能像美联储,像欧洲央行或者是英格兰银行那样以利率为工具的主体的货币工具。

  主持人:我们还看到几个比较核心数据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比如贸易顺差的扩大,今年上半年的贸易顺差达到了1125亿美元,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额,又是基于去年那么高的基础上一个相当大的增长。贸易顺差这个额度也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而且由此进一步造成流动性有很大的影响。左老师怎么看待外贸顺差?

  左小蕾:外贸顺差大幅度增长有几个原因。首先还是国外的市场,没有市场是卖不出去的,还是有需求,有外需。像美国、欧洲,我们出口的几个大的地方,对日本我们还是逆差。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我们看到,特别是第一季度,对美国的顺差是有一点收窄,但是对欧洲大概增长了37%。还有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的市场,也有开拓,大概有30%的增长。所以,外边的需求还是很旺盛的,所以有市场,有非常大的关系,也跟它开拓新的市场有关系。所以,贸易顺差前半年增长这是第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还是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的理论是这样的,就算你市场好,为什么别人出不去,为什么你出得去,你还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是说我做这件事情可能没有你做得好,我做这件事也没有你做得好,但是我做这件事情没有你做的好的程度更大一些。高科技可能我们没有美国人做得好,做袜子可能也没有美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但是我们做袜子可能相对来说没有你做的好的程度比做高科技的相对程度要高一点。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有比较优势了,你就有一个选择了。从美国人来说就有一个选择,我做这个东西比做这个东西更好,我当然取大收益的地方,就不会做这个东西,这样就为你的比较优势产品提供了市场。

  大家都期望以人民币升值来缩小顺差,而人民币升值是在提高你的价格,实际上没有改变你的比较优势。如果你的价格是抵消一部分你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你的成本很低,相对价格比较低或者是收益比较大,最多把价格提升,抵消一些比较优势。但是比较优势还是存在的,只要没有抵消完,我还有比较优势,照样出去。

  我一直在说这个话,不要寄托于人民币升值来解决贸易顺差的问题,是不太切合经济学理论的。但是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从长远的发展来说,各方面都要灵活,所有的经济体系都要灵活,才能承受各种各样的冲击。如果你是硬硬的一块,别人有什么冲击你就死定了。如果你是一个灵魂的东西,有弹性的东西就好了。所以,体制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寄希望于人民币升值解决外贸顺差这个问题是不符合经济学理论的,这是第二个应该解释的原因。

  另外,也不排除出口退税,大家都抢着出口。所以,前半年在7月1号之前有一批很大的出口超前,也是有影响的。但是如果比较优势,不要对下半年有一个大幅下滑的期望,从根本上还是一个比较有优势的问题,市场还在,还会有比较优势。在中国,如果你要相对调整一下这种贸易顺差国际收支平衡的话,很重要还是应该从它的核心竞争力,从内部的结构上进行调整,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出口产业的劳动力成本,还有社会成本、环保成本、社会保障体系,要从这个角度上,实际上是在完善它各种各样的机制,使它具有更大的竞争力,而且让它企业的调整弹性也慢慢培养起来,这是很重要的。这个调整而且把好处还留在国内,在现阶段这个非常有用。

  主持人:左老师也是最早提出流动性过剩的专家之一,95年谈流动性过剩主要是谈银行体系,存差贷差这个问题。现在流动性过剩已经是妇儒皆知的一个词,各个领域的探讨都在用这个词。怎么看这个问题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包括国家也采取了很多手段,包括成立外贸投资公司。您怎么对这些措施做一个解读?

  左小蕾: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我很早就提出来,因为中国流动性过剩这个问题开始跟整个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过程是密切相联系的。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实际上是国际流动性国家问题的输入。其实国际上现在对这个问题有两个不同的看法,一方面看法认为储蓄过剩。另外一个看法叫做资金过剩。储蓄过剩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储蓄率很高,因为国内各种各样的内需或者是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解决,所以储蓄都被释放到国外,释放到比如美国,美国的高消费解决了储蓄。这个观点是说储蓄这一方是有问题的,承受这一方是受害的,是这样一个关系。另外一个观点,资金过剩,主要像美国、欧洲、日本这样大的经济体发了很多货币,因为长期的低利率,长期的低通胀,发了很多货币,这些货币由于全球化,大家都推到全世界,造成了资金在全世界寻找投资机会,进入所有领域、世界各个角落、各个市场,特别是资产市场,所以黄金、石油、房地产、股市全球都在涨。这个观点是说因为这样的缘故,造成了全球的流动性过剩。

  针对中国目前这种情况来说,这个市场也变成了国际流动性过剩的目标市场,也想进来寻找投资的机会,寻求更高的收益。我比较赞成后边这个观点,实际上我很早就提出这个看法,认为是一个美元本位的问题。美国政府、美国美联储为了自己国内的经济发展,发货币,特别是9·11之后,特别是纳斯达克新经济的结构要进行调整的时候,经济需要恢复的时候,把利率调了二十几次,把它从7.5%变成了1%,两年多保持了1%的低利率。实际上低利率实际上就是宽松货币政策,就是一个发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实际上这个东西无可厚非,因为美国当时确实处在这样一个状况下,是需要刺激经济恢复的。包括日本,日本7、8年零利率,实际上也在发货币。为了刺激它的经济增长,这样做对于国内来说都是必要的一些政策。但是如果没有全球化,它也不过是在它的国界之内收放自如。但是由于全球化,这些钱就慢慢流到全世界,通过各种银行机制、跨国银行,实际上也在创造货币,就使得钱越来越多,对冲基金也发展,私募基金也发展,而且管理的资产也越来越大,看到石油价格、价格都在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成了一个目标市场,对中国来说这个时候刚好有一些出口,因为全球制造业分工的问题,都转移到中国。来中国实际上贴牌或者是加工贸易的情况也开始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外贸的增长,换汇也就变成了很大一块资本的流入。但是我们可以看见数据,从2004年开始,我们的外汇积累大幅度增长,也就是我们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开始出现的时候,是从2004年开始的,而2004年是真正外贸顺差才320个亿,但当时的外汇储备是增长了2000多亿。所以,大量还是资本流入,而不是外贸顺差。就算到了2005年,外贸顺差便成了1000多亿,但是外汇积累还是2000多亿,还有一半也不是贸易顺差。2006年又是这样子,1700多亿,但它是2500多亿,还是有800多亿不是贸易顺差。而且2006年的时候,中国的3万亿新增货币,有三分之二是来自于结汇。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个国外的流动性问题向它的输入,从时间上来说,2004年开始。从数量上来说,外汇积累实际上还是很大部分是非贸易性质的资金。

  主持人:好的,谢谢左老师,我们看到今天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大家,不管是投资者还是理财者经常会遇到的国家宏观经济的现状,通过左老师的介绍,希望投资者能够更多了解这些经济背后运行的最基本的规律。

  最后的时间,左老师对网友也可以说几句话,关于宏观经济这一块。

  左小蕾:我觉得新浪的网友现在水平越来越高,更多是在关心大的宏观形势怎么样对各方面的影响,对经济的影响。所以,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新浪来跟我们进行探讨。我觉得中国的宏观经济应该来说,大的形势还是好的,将来的发展我相信它会更注重是在结构的调整上,包括投资的结构,还有方方面面产品的结构,这一方面可能大家要有更多的关注一些。从政策的角度来说,我相信它会根据宏观数据的变化来进行不断的政策调整,大家也要更多地关注宏观数据的变化。

  主持人:非常感谢左老师做客新浪,给我们就这些重要的宏观数据进行了解读,并且阐明了很多数据背后的一些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再次感谢左老师做客新浪,也感谢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次再见。再见!

  (聊天结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