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遏制财富马太效应短板是上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 02:59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倪小林

  股市大涨几月不下,宏观政策效用被赵晓博士认为是“喜剧效果”,这里的原因背景错综复杂,是居民的钱多了还是钱少了,从舆论来看普遍认为是人们的钱多了。不过,多在哪里是需要冷静分析的。

  正在股市不断上涨之际,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京华却对于人们财富状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国一定程度存在“马太效应”,穷人愈穷,富人愈富。审计长的感慨虽然是由职业角度对于那些获不义之财者的生存状况与大众生活的比较而起,但是他所言之事的确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人们财富拥有状况的注释。这次股市出现爆发性的行情,笔者认为部分也是因为财富的马太效应刺激了人们的神经,很多居民都在想如果追不上这波行情,今后将会失去更多。可是谁又知道,这样的聚敛财富依然有很强的马太效应。

  其实,财富的马太效应是社会进步必然要出现的现象。在30年前中国居民的人均储蓄只有200多元,那时很难产生所谓的财富马太效应,因为人们普遍过的是计划粮油,二两花生半斤猪肉的日子。经过改革开放,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居民手里的钱也开始增加。可毕竟我国财富积累的时间不长,要达到人人都富裕的程度也不现实,财富的差距在这些年的改革开放中的确出现不断拉大的状况。

  依笔者所见目前财富呈现出的马太效应有几种情况:一是像李

审计长所担忧的那种情况,以权谋私靠侵吞公有财产来增加个人财富;一是在改革开放中敢于充当吃螃蟹的人,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勤劳致富;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在社会财富分派和积累问题上因政策有失偏颇,分配杠杆过度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对于普通职工收入相对增长放缓的事实,以及农民收入长期放缓等问题关注不够。这一点不少经济界人士在很多场合都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宋国青认为:这些年不是居民越来越多将收入用于储蓄,而是收入的增长率太低。樊纲还对于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组数据:近几年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GDP的比重中不断下降了,政府支出则在提高,从10%提高到24%,企业未分配利润在增加,从13%上升到18%。

  由此可见,出现财富的马太效应最主要问题,决不是“长板”太长,而是政策调控有了偏差。笔者记得林毅夫教授谈到我国收入差距的问题时,曾经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表述角度:我国的收入差距主要是穷人太穷。笔者阅读到高小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的访谈资料,贝克尔认为中国过去的问题主要是收入分配拉不开档次!也就是说当我们采取措施将收入分配拉开档次之后的多年里,政策的价值取向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我们也没有在政策上切实进行长短板和谐增长的调整。

  根据以上专家观点和分析,笔者认为要遏制财富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我们必须采取办法解决穷人太穷的问题,也就是根据经济学上著名的木桶原理,优选解决方案———加长短板,即尽快增加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只有这样我们面临的经济结构失衡、居民消费不旺等等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虽然我们可以将股市暴涨看作是财富效应惠及大众,实际上美国华尔街曾经对于人们财富来源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表明,从股市获利与工资增长转为消费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大有优势,因为前者的风险太大,比较工资收入增加转为消费缺乏稳定性。

  最近,国资委发出通知对于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收入进行调查,有评论认为国资委此次调查的背景含义值得关注,人们可以将它看成是国家即将对收入短板问题施以解决措施的信号。当然,今年对于农民问题的关注,高层已经启动的政策更是解决短板问题的上策。我们在前三十年一直重点关注钱从哪里来,千方百计增加全社会的财富,那么今后我们的难点一定是如何解决和谐分配社会财富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遏制财富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