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市场整体估值是否高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 06:54 中国证券报

  □中证投资 徐辉

  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国股市泡沫仍然处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属于结构性泡沫,其距离形成全面泡沫尚有较大空间。笔者测算,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沪综指分别控制在6000点、8000点和10000点以内,即可认为市场并未形成全面泡沫。

  “台湾泡沫”和“日本泡沫”

  我们先来看看日本七、八十年代的大牛市。日元升值从1971年的350日元对1美元开始升值,到1995年左右升破100日元对1美元,升值3倍左右。日经指数从1971年3000点左右开始上涨,到1989年上涨到38000点左右;日本土地均价指数从1971年10点上升到1989年的110点。股市和房地产价格指数上涨的倍数均在11倍左右。

  从股市市盈率情况来看,日经指数市盈率在70年代基本稳定在20倍左右,从1981年开始,其市盈率由20倍上涨到1987年中期的70倍。此时股市仍然没有见顶,日经指数在25000点左右,在1987年中到1989年底,日经指数市盈率一直保持在60倍到70倍之间。

  日本股市泡沫的破灭与日本通胀提升和央行随后的加息关系密切。1980年到1987年日本CPI指数持续走低,从8%下降到0以下。在此背景下,日本央行持续降息,官方利率从8%降至约2.2%。正是通胀导致央行加息的刺激导致股市泡沫开始破灭,从1989年年底开始,日经指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从38000点跌到约15000点左右,同期市场市盈率由70倍下降到30倍。

  台湾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牛市则来得更为猛烈,其在5年时间内走过了日本股市20年走过的路。从1986年到1990年台湾股市上涨了12倍,由1000点上涨到12000点,市盈率由1986年的10倍上升到1990年的80倍。台湾股市上涨源于台湾贴现利率的大幅下降,由1982年近12%下降到1986年的5%以下。官方以股市上涨作为政绩,助涨了股市泡沫,随后不得不以征收资本利得税的手段来捅破泡沫,使股指在不到半年时间里由12000点跌到3000点以下。

  股市泡沫仍有扩张潜力

  我们可以从市盈率、利率、

汇率、资金、企业盈利、可能的调控措施等诸方面,对当前A股市场的未来进行分析。

  首先,汇率方面,长远看

人民币升值仍然处在初始阶段。给出5到10年时间,我们或会看到1美元对4元人民币,渐进而长期的升值对于股市将形成有力支撑。如果A股投资者不是太急进,牛市应当可以持续很多年。

  其次,由于通胀往往意味着连续、快速的加息,所以通胀数据在某种程度上是影响股市运行的相当重要因素。一般分析认为,4月份的数据显示通胀率上涨的因素在缓解,粮食价格连续几个月在走低,不排除通胀上升的可能性,但是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市场对于央行频繁加息的忧虑。

  第三,加大股市供应、拓宽国内投资者投资渠道能够取得延缓泡沫形成的作用,但其成效终究有限,因为巨大的储蓄对股市市值的严重不匹配,导致资金未来仍将持续进入股市。台湾1989年股市见顶时,股市市值是居民储蓄的3.5倍,1999年美国股市位于顶部时,股市市值是储蓄的5倍。当前,沪深两市总市值21万亿,刚刚超过国内居民储蓄总额,这意味着资金还有相当的力量来推动股市。

  第四,市盈率方面,A股目前静态40倍、动态30倍,距离日本、台湾、美国牛市泡沫破灭时的70倍、80倍和60倍市盈率,尚有较大距离。这意味着从目前结构性泡沫到出现全面泡沫,市场仍有较长一段距离。

  第五,从日本经验和台湾经验来看,以央行持续加息为代表的市场化调控方式,和以征收利得税为代表的行政调控方式,是终结牛市泡沫的“手筋”。从目前情况来看,短期管理层进行行政调控的可能性不高,而是否会出现持续、快速的加息,则要看通胀会否得到控制。

  综合来看,股市泡沫仍然具有继续扩张的潜力,但市场性和行政性调控措施是投资者应当重点留意的两大指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