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能源安全协作 保障亚洲经济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9日 04:4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能源安全策略缓解供需失衡

  中国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同时又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净进口国。中国还生产大量石油,石油探明储量巨大。天然气仅占中国能源消费量的3%。煤炭依然是中国使用量最大的燃料,占主要能源消费量的69%。中国煤炭的估计可采储量为1,262亿吨,中国可能依然是煤炭消费大国。虽然中国石油和煤炭储量巨大,国内石油产量很高,但是中国将可能继续寻找上游资产,以保持较高的GDP增长。

  中国的能源安全策略包含许多部分。第一部分是鼓励国有石油公司寻求跨境合并和收购(M&A),对海外石油和天然气资产进行产权投资,和开发战略石油储备。政府的战略支持了在哈萨克斯坦(2005年)和尼日利亚(2006年)购买资产,建设哈萨克斯坦至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购买俄国石油生产公司的股权。第二部分是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此外,有关建立中国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作为亚洲石油定价中心的呼声日益高涨,以便实现更好的价格透明度和使交易商降低交易风险。中国可运用国际经验与全球其它地方合作建立商业贸易组织。

  在获取石油资产的努力过程中,中国已成功证明双赢合作比简单购买效果更好。加拿大方面,尽管磋商仍在继续,当地管理当局对中国投资一直很淡漠,直至中国表明准备充分参与加拿大的炼油业,而不仅是从其出口原油,情形才有所改变。此外,在全球范围物色资源的过程中,在那些由当地政府与能源公司建立协作关系的国家中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在安哥拉,中国已提供20亿美元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蒙古和越南,中国能源公司获得政府批准建造发电厂,以换取开发石油和煤炭的机会。简言之,中国国有石油公司预计将继续改变其海外策略,采取更多合作的投资和收购方式,而不是通过对立的竞购和大量购买石油的方式。

  中国已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以提高生物燃料、风力和太阳能的生产和使用。根据《2006年版世界能源展望》,中国设定了到2020年可再生资源使用率达到15%的目标。生产激励计划中囊括2亿美元的研发预算、贷款协助和免税等各种直接资助。与其它具节能效果的方法相比,发展生物燃料是降低石油消费的最直接方法。截至2006年8月末,中国已批准4家配备整套设备的公司生产生物燃料乙醇,总计拥有每日38,100桶的生产能力,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生产国。同时,2006年,中国的风力发电容量较上年增长近77%,整体装机容量列世界第七。

  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不仅涉及设施规划和建设,还涉及创建若干新机构以及新规则和法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在2003年进行四个储备地点位置的规划时,设立了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NORO)。同时,NORO目前正着手创立国家石油储备中心(NORC)以管理储备。中国已积极贯彻能源政策,其中包含节能要素;大多数具体倡议源自先前中期和长期能源保护计划,包括:升级各类燃煤工业设备;宣传热电联产区域供热意识;利用废热和废压;节约石油,使用替代品(生物燃料、煤炭液体燃料);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

  印度

  印度保障能源供应的需要极其迫切。石油进口约占消费量的70%,而且这个数字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到90%。 能源安全仍然是印度公共政策争议的焦点,在最近声明中体现得极为明显。政府已表示希望在2020年前实现“能源安全”,到2030年实现“能源独立”。要实现这些目标,将可能需要最大限度减少矿物燃料进口,同时取得额外资产;最大限度发掘水力发电和核能潜力;最重要是将可再生能源技术发电比重由2005年的5%提高至25%。

  印度政府最近重申致力于创建战略油库。为加速建设储存设施,印度战略石油储备有限公司(ISPRL)被设为石油工业委员会(Oil Industry Board)的子公司。印度积极勘探和生产自身的碳氢化合物潜力,以应对能源安全问题。政府已指示能源公司寻求额外的石油和天然气资产。第6轮新勘探许可政策于2006年推出,划出近25个块区,并批出18个块区。此外,新发现21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其中一半由私营公司或合资公司发现。同时,印度公司继续拓展海外的石油和天然气上游部门,并在七个国家取得23个块区和相关参与权益。

  日本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的日本可能已成为积极推进能源安全的典范之一。日本的战略以技术和节能为中心,其经验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日本已制定能源政策提高能源安全。在随后的30年里,日本已将主要能源供应的能源密度(主要能源供应/GDP)和石油依赖降低约30%。日本石油储备可保障约170天的消费。但石油依然依赖进口,特别是对中东的依赖依然很高,而且未有改变。能源安全依然非常重要。面对最近主要因消费者大幅增加引起的石油价格攀升,日本不得不调整策略:经济产业省于2006年5月推出新的国家能源战略。

  新国家能源战略设定如下五个目标,以确立能源安全措施: 1. 能源节约目标。过去30年,政府和私营公司合作推动能源节约,并提高约30%能源效率。这也是世界最佳效率之一。到2030年,效率将进一步提高30%。 2.减少石油依赖目标。 过去30年,日本石油依赖在石油占整个主要能源供应比率方面,由80%下降至50%。到2030年,该比率将降低至不足40%。 3.运输部门减少石油依赖目标。目前,运输部门对石油的依赖几近100%。到2030年,此百分比将降至80%。 4.核能发电目标。核能是日本主要基本能源,约占全部电力生产三分之一。核能供应稳定,并由于运作时不排放二氧化碳而被视为清洁能源。在2030年或以后,核能占全部电力生产的比率将保持在30%至40%的水平。 5.海外自然资源开发目标。日本开发的石油占全部石油进口的比率已从8%逐渐上升至15%。到2030年,该比率将增长至约40%。

  此外,日本政府大力资助能源技术,以实现加速改善技术表现和推动大规模应用的双重目标。优先发展技术之一是太阳能。过去几年,政府已拨出数十亿美元支持太阳能研究,在日本建立起工业化国家中最大的太阳能装机容量———近二十亿千瓦(GWp)。部分由于住宅电价持续走高,日本计划使太阳能至少占到住宅电力供应的50%,拥有至少100GWp的太阳能装机容量。另一项能源优先技术是燃料电池,政府每年投入超过3亿元,支持在车辆、家庭和电子设备中应用燃料电池。

  日本采用的技术不仅影响自身经济,还影响遭遇运输燃料问题的其它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汽油电力混合车辆技术已走出国内市场,日本混合车辆在美国市场中占据支配性市场份额,就是证明。许多政治和工业领袖对当前能源挑战的技术解决方案表现出兴趣,而日本已采纳非常积极的方式,可能对全球能源前景带来显著影响。

  南韩

  韩国的情况与日本类似;国内石油储备很少或没有,大多数天然气需求依赖进口液化天燃气,煤炭进口飙升以满足巨大的需求。

  然而,韩国的情况虽然显得不稳定,但政府已成功使能源供应改变依赖石油的局面。政府通过努力逐渐减少矿物燃料能源消耗,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政府已保证在未来七年内,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在2004年基础上提高21%。为达到2013年将可再生电力生产扩展344兆瓦的目标,政府已提供资金和财务激励措施,鼓励对九个国有化公用设施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项目进行投资。

  全球能源安全协作之合作典范

  保障碳氢化合物

  在全球保障碳氢化合物的竞赛中,合作或合资企业安排已成为首选协作方式。能源进口大国如中国和印度,过去经常开展国际竞争,如今开始日益频繁地合作取得非洲和拉丁美洲资产。最近,两国合作,以8亿美元购买一家拉丁美洲石油生产商50%股权。另一种方式是协作运输碳氢化合物。2005年,超过70%的中国石油进口,是通过马六甲海峡和穿越中国西北多个邻国的管道运输的。中国政府正在倡导“能源外交”,通过对当地进行投资和与其签立合资协议,巩固与这些邻国的关系。

  驾驭石油价格的地区联盟

  2005年,中国、印度、日本和南韩约消费全球石油供应的20%。但数十年来,这些国家不得不支付“亚洲溢价”,各个国家仅能在国际能源事务上发挥相对有限的作用。 建立一个类似但对应于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联盟———OPIC(石油进口国组织),会使得亚洲主要进口国家共同获得与石油生产国家磋商的能力。2006年10月和12月,北京五国圆桌会议提出这项倡议。虽然存在政治和历史鸿沟有待跨越,经济竞争业依然存在,但人们认为对进口的高度依赖和强烈的石油价格压力会促使这些国家至少偶尔开展合作,使它们从石油定价、海外投资以及销售和购买协议制定中获益。

  地区机构

  亚洲合作对话论坛(ACD)于2002年6月在泰国差安成立,18个亚洲国家外长首次集聚一堂。ACD是一个洲际论坛,是亚洲首个此种论坛。更特别的是,ACD不模仿其它机构、不建立针对其它地方的机构,而是旨在通过吸收每个亚洲国家和建立亚洲共同体,建立亚洲内部正在逐渐失去的联系。其主要原则是通过最大限度增加多样性和亚洲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巩固亚洲实力和增强亚洲

竞争力

  此团体最近一次会议于2006年举行,对能源部门合作开展了广泛讨论。部长们赞同建立ACD能源论坛,并支持起草ACD能源行动计划。部长们重申需要将亚洲的巨额储蓄包括能源贸易收入用于建设性的用途,并对ACD国家作出投资。与此相似,南亚地区能源倡议(SARI - 能源)旨在联合地区参与者,共同应对公用设施管理、法规改革和传输领域的关键问题。

  国际战略储备协调

  由于能源安全问题继续波及整个地区,一些亚洲国家正在制定其战略石油储备计划SPR。这些国家可能认识到与行业机构如国际能源机构(IEA)合作的益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能源机构IEA帮助协调降低世界其它许多用油大国的应急石油库存。据报道国际能源机构IEA正与中国磋商,以增加中国石油储备计划的透明度。迄今为止,中国自身的战略石油储备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看似采取了许多分析家认为的、引发了全球能源市场更大不稳定和价格波动的非透明方法。可能另一种协作和协调方法将促使建立整个地区的战略石油储备。

  应对运输燃料和替代燃料

  亚太地区旨在通过扩大替代燃料特别是生物燃料的使用,来缩小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范围。 运输燃料需求巨大。预计到2025年,亚洲汽车市场车辆总数可能达到10亿辆。如此巨大的市场,可能对所消费的运输燃料量产生严重影响。亚洲作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可能会率先开展更注重能源效率,或增加生物燃料和氢等替代燃料使用的车辆。在最近闭幕的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峰会上,各国领袖同意就汽车使用的生物燃料采纳共同标准,并推动生物燃料和相关车辆更自由地交易。此外,两个亚洲国家将合作开发价值55亿美元的生物燃料项目。最近大幅扩展国内汽车制造能力的中国和印度,可能在设计和生产具能源效率的汽车方面超越其它国家。

  该地区一些立法机关已起草可再生能源法案,要求将生物乙醇作为运输燃料组合组成部分使用。该法案要求在2年内最少使用5%的生物乙醇,并在4年内将该比率提高至10%。政府与企业协作可能是创造提高能源消费效率机会的最佳组合———借此拓展现有传统矿物燃料的使用期限。

  税收和补贴

  政府政策可以充当实现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日本已向发达国家证明,能源效率目标可通过政府、行业和消费者合作实现。例如,日本人口和经济均约为美国的40%,但2004年,日本消费的能源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消费的能源等于每人2.8吨石油,美国为每人5.4吨。日本政府长期在能源保护方面发挥中心作用,通过对石油和电力征税,将消费者成本提至远高于全球价格,迫使家庭和企业节约能源。 虽然亚洲燃料补贴的政治命令性质依然备受争议,但是政府补贴保护了消费者免受一般导致使用量增长的市场实际消费量影响。大量的运输燃料补贴扭曲了市场的事实,以至于它可能鼓励消费者使用更多的、不必要的供给。取消燃料补贴应由政府官员一同分析和讨论。

  替代燃料和可再生能源开发

  亚太地区的替代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不可忽视。到2015年,9个亚太国家风力发电容量将增长近6,000兆瓦,而该地区8个国家已计划新建近40座核反应堆,潜在容量近41,000兆瓦。

  为带来众多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仅立法还远远不够。鉴于各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即将完工,引进、融资和核算新的风力、太阳能和核能资产相关复杂问题,可能要求

开发商和生产商关注以下方面:项目财务建模包括内部收益率(IRR);在生产商国内市场以外建设新设施的相关税务挑战;构架首次公开发售(IPO)。

  其它地区协作主要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与国际机构和其它第三方团体在以下方面存在其它地区协作机会:能源信息收集和报告系统;所报告和所公布信息的透明度; 改善市场监控; 培训能源专家和统计人员;吸收本地和国外管理人才;地区生产商。

  能源安全协作前景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估计,2005年至2030年,中国和亚洲其它国家可能占石油使用增长仅46%。同期亚洲天然气需求将可能从2,450亿立方米上升两倍多至6,220亿立方米。亚洲属于能源净消费国和能源供应依赖少数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的事实,使实现能源安全堪称政府官员和能源企业领导的首要问题。

  未来,政府和企业仍将面临大量挑战。 最基本的问题是:政府应争取能源安全还是寻求能源独立?管理能源安全问题的方法似乎有很多;另一方面,能源独立可能更为复杂,而且很有可能无法实现。 政府能否鼓励可再生能源如水力、风力、太阳能和生物燃料的持续发展和推广?显然,政府在创立愿景和鼓励企业实现该愿景方面发挥中心作用。挑战因而变为若没有政府补贴和税收激励措施,可再生能源能否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中国和印度等主要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国合作,能否标志购买新能源的方式上的改变?显然,通过集中财务资源,主要消费经济体可比单独行动所具备竞争优势。 能源对亚洲的重要性可归结为一系列因素,包括:地区人口增长;要求改善生活方式的中等阶层增加; 地区临近气候变化;替代燃料使用增加;现有矿物燃料供应管理更趋有效。克服存在于政府、行业和个人之间的障碍,须通过合作共同努力,同时采用平衡的能源资源组合。

  亚洲能源概况

  亚洲经济和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影响到其能源需求。2006年,许多亚洲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超过10%。为了支持这样的增长速度,亚洲地区需要依赖混合使用主要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2004年至2005年,有些国家的矿物燃料使用量出现增长。风力和核电等可再生燃料预计未来将纳入这一类能源中。

  石油

  目前,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远大于生产量,短缺部分依赖进口。2005年末,该地区的探明储量约为40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仅略超过3%。相比之下,该地区主要进口来源的中东的探明储量近7,430桶,占世界总储量近62%。在1995年至2005年十年间,亚洲国家石油产量平均每天770万桶,而消费量约2,100万桶。进口量平均为每天略超过1,300万桶。

  天然气

  若将天然气纳入亚太能源资源组合,则该地区的供需比率有所改善。该地区的探明储量约为15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 。2005年末,该地区生产约3,600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量总计近4,070亿立方米。印度、日本、南韩和台湾已通过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帮助缓解供需矛盾。这些进口主要来自澳大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家,而阿曼、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中东国家则出口额外的液化天然气。

  煤炭

  亚太地区储量领先其它地区的资源是煤炭。该地区的煤炭储量近世界总储量的33%,紧接其后是占32%的欧洲与欧亚大陆以及占28%的北美洲。美国和中国是目前煤炭储量最多的国家。使用煤炭的问题是用其燃烧发电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虽然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和碳固存技术在减少排放方面取得进展,但这些技术均未得到大规模使用。鉴于该地区煤炭储量巨大,如果该地区希望妥善依赖煤炭应对能源安全问题,就必须找到解决这种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案。

  核能

  人们对于能源安全、矿物燃料价格变幻无常,二氧化碳排放的顾虑的增加,再次引发对核能作用的讨论。在过去几年,一些政府声明支持增加核能在未来能源组合中的比重,有些已采取具体措施,建造新一代安全、具成本效益的反应堆。核装机容量增长预计主要出现在中国、日本、印度、美国、俄国和南韩。中国迫切需要增加更多的核能。政府希望在2020年前将核发电容量从2005年的870万千瓦提高至4,000万千瓦。根据世界核能源协会(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数据,截至2007年3月,中国已规划13座新反应堆,另有50座正在提议中。

  旧词新解

  能源安全

  如今,“能源安全”一词日益频繁为各国政治家、政策分析家、企业领导和全世界传媒所引用,能源形势也日益迫切,但“能源安全”的确切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能源安全过去主要指保护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人员和其它实物资产。但如今,能源安全不仅包括保护某国的能源基础设施,还包括:保障国际能源

供应链、控制能源流动和分配、以及遭遇地缘政治干扰或可能威胁传统能源供应(主要指石油和天然气)稳定流动的其它紧急情况时,增加取得替代能源来源的渠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