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渐成鸡肋香港创业板酝酿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 05:3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钟恬

  近年来,随着一批绩优公司的离开,香港创业板陷入了低迷,其存在价值更屡受质疑。日前有消息人士透露,港交所(0388.HK)董事会近日讨论了创业板未来的发展方向,计划在第三季发表咨询文件,为创业板前途定调。

  消息人士表示,经过两年反复研究,港交所倾向于将创业板市场转型为次级市场“第二板”的方案。

  渐成鸡肋

  香港创业板自推出以来,累计上市的新股有232家,但当中已有14家公司转往主板、21家因各种原因被除牌。2007年以来,还未有一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去年也仅有6只新股上市,但其中有2家———京客隆(8245.HK)及天业节水(8280.HK) 已申请转主板。

  香港创业板于1999年11月全球掀起科网热潮之际推出,当时极受市场欢迎,除中小企业外,很多主板公司旗下的科网业务也纷纷寻求到创业板上市。后来,随着科网热退潮,创业板股价跟全球

证券市场一样下泻,而且下跌趋势比主板更为持久。从2004年开始,随着一批科网热潮中佼佼者的转板,创业板更是每况愈下,不仅面临着大量优秀公司流失,而且总市值大幅缩水,越来越被边缘化。

  “在主板上市有助提升公司形象,使主要行业分析员、公众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有进一步的认同,并提升股份的流通性;另外,转板也有利于公司未来成长及融资更为灵活。”天业节水相关人士称。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香港创业板存在流通性差、融资少等问题,而且在创业板的股价未能反映其真实价值。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结构单一,缺乏主导性的优质企业。亚洲其他地方资本市场的兴起,也大大减少了香港创业板的客源,如新加坡已成为中国企业上市融资的热门市场之一,而深圳的

中小企业板更是严重分流了香港创业板的客户。这些因素,都使得创业板成了无源之水。

  转型之辩

  据了解,目前业界对于香港创业板的转型大致有三种方案:

  一是创业板作为第二板。这种方案下,创业板大致维持现行的架构,并定位为公司到主板上市的踏脚石,监管模式基本跟主板相同,交易所旨在鼓励创业板公司成长,然后转行主板。

  二是创业板与主板合并。这种方案下,现有创业板公司会转至主板。

  三是仿效英国AIM市场,不用经由港交所审批上市,但保荐人及会计师等专业人士要为公司所有违规或索偿等问题负上所有责任。

  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港交所管理层倾向支持保留创业板为第二市场。对于将创业板公司并入主板的方案,港交所觉得此举对现有主板公司未必公平。而对于英国AIM市场的“中介人自负责任”的模式,港交所认为香港有不少散户投资者,有别于AIM市场由机构投资者主导的状况,因此还不宜引入这种运作模式。

  据悉,港交所董事会已于日前同意,将再就创业板定位咨询市场,预计在第三季度发表咨询文件。港交所上市委员会主席唐家成表示,建议中的方案无意降低现有上市门槛,反而拟引入现金流或盈利要求,作为“量化”上市要求的指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