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行业整体复苏催生保险中介上市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 02: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王建
郝演苏
林振本报近期关于保险中介酝酿上市的一组报道,引发业内人士高度关注。市场由此掀起一股对保险中介上市时机及目的的热议,同时关于保险中介合理估值及溢价空间的辩论正悄然展开。

  各路资本对保险公司上市的关注,正开始日渐向保险中介上市概念转移。近期多家风险投资商及全球保险中介集团对保险中介市场投以关注便是有力佐证。其中,一家欧洲知名保险经纪公司及一家中国香港风险投资公司电询本报记者力表投资之意,前者欲参股国内中等规模的保险中介,有国外上市计划者将作优先考虑,后者则先行探路、欲摸清整个保险中介市场前景几何后再作投资决定,投资对象亦圈定未来计划上市的国内保险中介。

  在赚取市场眼球的同时,对保险中介上市操之过急的质疑声亦是此起彼伏。那么,该如何看待保险中介的上市时机及未来发展趋势呢?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国保监会中介监管部主任王建、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及车盟(中国)网络有限公司CEO林振三人。

  □本报记者 黄蕾

  王建:支持有条件保险中介探索上市

  “作为监管一方,我们支持有条件的保险中介探索上市。”保监会中介监管部主任王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明态度。

  他说,上市是保险中介未来发展的一个大方向。至于“有条件”的标准,王建认为,市场环境允许、公司自身发展成熟是保险中介上市的两个基本条件。

  通过近两年的发展,一些保险中介通过对专业化、细分化的探索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路径,虽保费规模、市场份额不足以出挑,但其厚积薄发之势仍留给市场一定想象空间。尤其是前些年发展乏力的保险公估业,更是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2006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首度扭亏为盈,实现盈利9936万元。

  对于整个保险中介市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王建深表欣慰。他说,虽然保险中介三大领域———经纪、代理和公估的发展路径各有特点,但基本殊途同归,即专业化,“保险中介靠的就是专业,专业人才、专业技术、专业渠道。”同时,保监会也一直鼓励保险中介要积极创新,已经在电话、网络等新型营销渠道开始有所尝试。

  正是这样的表现,致使各路资本纷至沓来。股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迫切之情开始随之凸现,保险中介纷纷喊出上市口号。业内不时发出“保险中介上市概念仍未成气候,夯实业务基础才是当下首要任务”的感慨。

  “针对上市时机是否已到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关键还是看保险中介的自身发展状况。”王建说,“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如公司对资本扩张的需求不是太急迫的话,我们会考虑劝说他们不要急于上市,如不把住质量这一关,急功近利去上市,那会对公司自身发展不利。”

  郝演苏:避免上市套现行为

  在保险中介上市这一问题上,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持有两个观点。首先,以鼓励的眼光去看待这一问题,同时不能忽视其间可能发生的风险。

  郝演苏肯定了这两年来保险中介的发展速度,也看到了一部分保险中介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衡量保险中介上市的标准,关键看公司是否具备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所应具备的发展规模。”

  事实上,国内一些保险中介经过这两年来的扩张已初见规模,而为了追求向更大的规模进军,这些公司开始表现出对资本金的渴求。通过上市这个途径所带来的融资效应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保险中介亦不例外。

  但郝演苏一针见血地指出,并非所有喊出上市口号的保险中介都有融资需求,部分保险中介的上市目的值得讨论。“如果仅仅是抱着上市后溢价套现的目的去上市,那上市带给股东的意义要胜于公司,这对保险中介自身发展十分不利。”因此,他提醒保险中介现有管理层在引资这一问题上务必把好关。

  “同时,风投在选择保险中介进行投资时,也要审慎待之。”针对目前全球风险投资基金对投资保险中介趋之若鹜的现状,郝演苏认为,国内保险中介成长的环境及起步的时间与国外市场存有一定差异,风投不能用去看国外成熟保险中介市场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保险中介,并对其参股后的保险中介未来利润空间寄予过高的期望,一旦期望与实际效益形成一定落差,矛盾就会出现。种种迹象表明,由此产生的分歧与纠纷已有实例出现,这对双方及整个保险市场的发展或多或少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引以为戒。

  林振:上市是手段不是目的

  从筹备到成立,车盟用了近一年半的时间;从资金紧张到坐拥亿元投资,车盟又用了一年半时间。在成立两周年的这个当口,车盟即提出“2008年底到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上市”的口号,是否有点操之过急?

  身为公司创始人兼CEO的林振坦言,“急或不急,应该视公司发展而定。”他认为,公司成立时间的长短并不能与公司发展成熟与否简单画上等号。

  “车盟保险服务在上海私家车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5%,而且还在以翻番的趋势在增长。车盟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10个城市设有分公司,计划于2008年底分支机构增至50个城市。救援和维修服务网点超过2700多家,24小时无盲点汽车救援能力已经覆盖了近500个地级市。”摆出这么多内部数据,林振意在说明一点:“车盟计划2008年底上市正是时候。”

  林振首次对外透露,在两次融资获得风险投资注入的2000多万美元之后,在2008年底上市之前,车盟还将完成约5000万美元的增资计划,同时考虑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多家海外公司亦表达了投资之意。

  背后风投基金的参与,是业界质疑保险中介上市问题的主因。林振并不否认风投投资车盟的积极热情,“越多风投加入就表明公司越有投资价值。”至于一旦成功上市后,车盟是否担心风投退出所带来的影响,林振笑言,“只要公司业绩出色,不用担心‘嫁’不出去!”

  林振说,上市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他希望借上市之名厘清公司的治理架构、增强公司经营水平,早日与国际保险中介市场接轨。目前,车盟正在内部推行无纸化办公,并高薪聘请IT业核心技术人才搭建后援平台。

  林振甚至还想到了上市以后的诸多问题。经过与投资方的一番“亲密接触”,一部分风投向他表示,上市后并无马上退出之意;而他也向公司员工承诺,作为创始人的他,十年内绝不获利退出;另外,员工持股计划也在公司内部悄然推行,100多名管理类员工获得持股资格,以分享车盟未来的成长利润。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