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机构积极谋变被轧空的命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 21:19 《私人理财》杂志
近一段时间来,股市上有两个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个是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显示,自2月份以来,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一直在进行减仓操作,股票仓位不断下降。尽管这种减仓未必一定都是主动的,但毕竟还是导致了在整个市场中,机构持有的非限售流通股的市值比例在下降。另一个是个人投资者仍然在积极地进入股市,全国每天都要开出十几万个甚至二十多万个股票账户。同时,每天入市的增量资金也有几百亿元。 众所周知,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人投资者无疑是属于弱者。历史上,凡机构在股市上大量减仓之后,少则三天,多则半个月,股市没有不跌的。所以,在不少分析师的眼睛里,都把机构投资者的仓位增减当作判断行情运行的主要指标,机构减仓就是股市下跌的信号。 但是,时下这个信号显然是失灵了,人们看到尽管机构在不断卖出股票,但事实上股指仍然在顽强地上涨。“4.19”暴跌之后,有人说这下机构该扬眉吐气了,可以坐等股市下跌,慢慢将散户的“割肉盘”收入囊中。可第二天,股市就出现了报复性的反弹,还没有等机构补仓,大盘就已经扶摇直上,再创新高。于是,不少人只能改口说,现在是个人“轧空”机构。 应该承认,出现这种前所未有的状况并非偶然。从宏观角度来看,老百姓逐步富裕起来后,开始有能力进行证券投资。而人民币升值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国内资产价格不断得到重估,明显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股票就成为人民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的最主要途径。之所以现在股市这么热,愿意买股票的人这么多,显然与此是有关的。此外,自去年以来股市所出现的财富效应,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个人投资者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了股票在居民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既然这么多的人要买股票,而供应一时又跟不上,那么就自然导致股票价格的上涨。机构投资者在这个时候卖出股票,正好是被个人投资者一网打尽。 不过,反过来说,机构投资者在这个时候选择卖出一部分股票,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毕竟,现在有相当一批股票的价格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泡沫并不小。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适当地进行减仓也是合理的。但问题是,从具体的个股情况来看,现在是存在很大差异的,部分个人投资者所追捧的股票,的确属于高风险品种。但同时也还有相当的一批股票,价格仍然不算高,估值偏低。特别是一些大市值股票,自去年底以来滞涨严重,客观上已经变成了价格洼地。对于这些股票来说,现在重点要做的不是什么防范风险,而是需要进行价值发现。 事实上,在一段时期中,机构更多地看到了那些高风险股票的存在,而忽视了对价值型品种的认同,这也就使得自己在今年以来的大行情中确实存在被轧空的问题。不过,如果机构投资者全面看清了当前的市场形势,克服对指数点位不必要的恐惧,在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上认真进行挖掘,那么它们就能够改变被进一步轧空的命运,继续分享牛市的成果。 自4月下旬以来,原本很寂寞的一些大市值蓝筹股,出现了明显的启动走势。种种迹象表明,机构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重新开始活跃。也正是机构投资者主动参与程度的提高,促使沪深两市近期成交量不断放大,股指再创新高。看来,随着市场条件的改观,特别是股指期货的行将推出,机构投资者在对大市值股票上已经有了新的认识,而其相对较低的估值也成为其入市的理由。于是,市场也就出现了大市值蓝筹股与题材股携手上涨的局面。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投机性很强的股票则有所下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市场结构的合理调整,而其结果,将会改变机构现在操作上的被动局面,促成市场理性、稳健地运行。 作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在股市中长期被轧空是难以想象的。虽然这一页曾经有过,但是从长远来看,毕竟是暂时的。现在,人们通过分析那些大市值股票的走势,似乎看到了机构正试图奋起直追的步伐。也许,再过一段时间,人们将会看到证券市场在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共同努力下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崭新的面貌。 桂浩明 证券资深市场人士,1993年进入证券公司工作,现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市场研究总监。以分析市场走势、热点见长,每年有多篇研究报告发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