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长假将至 宏观调控悬念待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8日 07:5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闻涛 张达

  目前,几乎所有的经济运行数据都支持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GDP维持高位运行、通货膨胀压力持续增大、企业利润和利润率不断攀升、资产价格与日俱增,在目前股票市场高位运行的特殊时期,市场格外关注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

  最大的悬念的是中央银行何时会加息,尽管当前有关加息的预期非常强烈,但央行却迟迟没有动作。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改委的各项政策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市场在关注央行出台政策的同时,也在盯着发改委的动作。

  提高利率势在必行

  经济运行形势一片大好,1季度GDP增速达到11.1%,比2006年4季度大幅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06年4季度的基础上有所回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稳步上升,出口强劲增长,贸易顺差增速明显提高。

  再看金融运行数据,1季度人民币信贷同比增速为16.3%,高于去年底的水平。新增贷款14230亿元,同比多增加1678亿元。对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显著,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反弹提供了一定的支持。1季度广义货币M2供应量同比增速为17.3%,显著高于年初制定的16%的全年指标。

  中金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为了将全年的广义货币控制在16%的目标内,央行将执行“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其内容将包括央票发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加息和外汇掉期操作,并将重视价格型手段的运用,即加息。据中金公司判断,不排除4-5月份加息的可能性,年内至少会上调两次基准利率。

  中信证券研究员陈济军分析说,在货币政策方面,为防止经济过热的趋势,仍将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加息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都有可能,这两种手段将相互配合使用,也可能只用一个。从政策出台的时间上来看,4月份的经济运行数据公布将可能成为一个始点。

  也有专家认为目前加息的必要性不大,国研中心金融所范建军指出,根据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来看,现在的经济运行情况良好,煤、电、油、运等各方面压力不大,投资增速明显回落,而消费增长出现加速,没有理由加息。他说,现在主要是流动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种手段:存款准备金率和

汇率

  行政调控可能加强

  根据西方的经典理论,国家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在中国,宏观调控的概念相对比较宽泛,一些行政调控措施同样被纳入宏观调控的范围,制定和执行行政调控措施的主要部门是国家发改委,所以每次发改委对于经济运行形势的表态都能引起外界的极大关注。

  在国家发改委最近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表示,目前经济增长偏快,特别是工业经济增长偏快是不争的实施,但仅以一个季度的经济数据,还得不出

中国经济已经过热的结论。

  虽然发改委不认为经济已经过热,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出台调控措施。朱宏任认为,经济增长本身具有周期性,调控的主要任务是要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及时采取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

  中信证券陈济军认为,今年的宏观调控将与往年不同,更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控,限制一些产能过剩,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的市场准入,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等仍是调控手段。

国土资源部近日下发的《2007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要求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就可以看作是紧缩性调控手段之一。

  另外,国家三令五申的节能减排任务也会起到紧缩经济的作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同意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决定成立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曾培炎副总理任副组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