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私募基金:拒绝神化妖魔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8日 07:5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游芸芸

  私募基金作为一个自去年起迅速崛起的族群,今日的受关注程度已不亚于其他金融机构。无论是那些从公募转战来的基金经理,还是成名于民间的资本玩家;抑或是媒体上流传的财富故事的主角,都会勾起外界揭开私募群体神秘面纱的强烈欲望。

  私募基金的规模虽无准确数据,但也能从部分数据看出端倪:清科研究中心预计2007年全年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额将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而今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指出,经过去年下半年的迅速扩张后,私募基金总规模已经达到1万亿元左右。而北京、深圳、上海、江浙、天津等地,各种形式的私募基金讨论群和聚会也不胜枚举。

  然而,私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私募基金相比公募基金、各种

理财产品,他们的灵活之处何在,他们更加神通广大吗?

  私募业绩翻番是被“神化”

  近来,媒体上随处可见某私募基金公司收益翻倍的故事,业界中也常常流传某知名私募业绩回报斐然,提取的业绩报酬更是让人咋舌。以致很多人听说私募两字,便立刻与“超高收益”联系在一起。

  外界经常会如此算账:如果一个私募基金管理的规模有5000万,它在一年之内上涨200%,获利1亿元,按照三七比例分成,那私募基金的业绩报酬也可达3000万。

  “5000万的规模就给人如此的想象,如果2亿甚至更多呢?仿佛一旦进入私募,这辈子就不用愁了。”深圳一私募基金经理摇摇头说,“外界已经把私募神化了。”

  诚然,一定有部分私募基金的回报高高超过市场平均水平,超过公募基金的最高收益,但总的来说,这个群体还是鱼龙混杂,水平更是参差不齐。

  “实际上,很多私募基金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私募,至多算代人炒股。”上述私募基金指出。在号称以“价值投资”为理念的私募基金里,也存在以打探所谓内幕消息为生存法则的个体。

  由于投资水平的差别,资产增值结果自然完全不同。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很难分清这其中的高下真伪。众所周知,私募基金不像公募基金那样公开披露信息,收益情况无法接受公众的监督。更多的收益率都是口口相传,并没有确凿的信息途径。而给潜在客户所看的“业绩单”———曾经某段的交易清单,也不一定是自己的操作记录。

  因此,私募基金的收益率很多时候都是个“秘密”。既然这个群体水平参差不齐,那其收益有高低差别,甚至有亏损也是自然的。

  从已经部分阳光化的信托产品可以看出,私募的收益与外界相传有段距离。数据显示,近半年的收益中,几家信托证券投资基金收益率均在60%左右,同期大盘上涨95.77%,与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同期平均78.23%相比也稍显逊色。

  事实上,信托投资基金的投资通常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信托投资公司对投资顾问———私募基金设置止损线,并建立了类似公募基金的风控条款。如持有一家上市公司最高不得超过该信托计划资产净值的10%,同一信托投资公司管理的所有信托计划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公司发行证券额的10%。此外,信托证券投资基金只能组合投资。

  针对私募的特殊性,信托公司也要求私募公司投资于流动性较强的证券,不得投资于ST类股票,证券投资品种原则上应从沪深300成分股中选取,信托公司可对具体证券品种行使否决权。

  上海一私募基金经理表示,除了以上限制外,多数私募公司会坚守价值投资,追求绝对收益,在操作上更加稳健,注重长期持有;同时,今年以来市场热点有所变化,很多私募公司严格控制风险,大蓝筹是其主要投资对象,而这部分上市公司股价未有较强突破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托证券投资基金的整体收益率。

  除了头上的光环,私募基金也正被市场误读。私募通常被人们认为是离内幕消息最近的一个群体,私募总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消息,进而反映在极高的收益率上。而行业内部出现的非法或者违法行为,都有私募的影子,如连同公募基金共同抬高股价,收益分成;和上市公司高管联手操纵上市公司股价;不顾客户权益频繁操作以获取返佣等等。

  虽然这些行为只是极少数,但是还是让私募基金遭遇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机。“大部分私募公司,特别是大中型、有固定办公地点、在业内具有良好口碑的私募公司都在正规地运作。毕竟,大家期望的是打造长期的品牌,因此,很注意运营的正规化。”深圳一从海外回来的私募基金经理刘先生表示。但是如何规范这个市场,也是大家共同关注和努力的,“我们也不希望少数害群之马破坏整个行业的形象”。

  作为长期投资的标杆,巴菲特成为提起私募基金时无法回避的名字。然而,巴菲特每年的收益率在30%左右,他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沉淀,才成为了一代投资大师。国内多数私募基金经理都把巴菲特作为榜样,期望通过自己稳健投资造就“中国式巴菲特”,因此,他们的路途必须是长期的、稳健的。

  私募基金的资金之困

  随着证券市场的整体回暖,大量资金以各种方式涌入市场,这其中当然包括私募手中不断增大的资金规模。

  对于具有优秀的投资业绩的私募基金来说,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找资金很容易,很多客户就是冲着品牌和业绩来的。资金充裕后,部分私募基金提高了资金门槛。据了解,很多规模较大的私募基金已将门槛翻倍。

  提高资金门槛的理由显然不止是股市火爆。私募公司通过发挥自我能力以实现客户资产的增值,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起点较低,更多拥有少量资金的人因财富效应涌入,但因为投入资金占其整个资产比重较大,因此风险承受能力较弱。通俗一点说,如果股票回调20%以上,就可能威胁客户生存。让客户和私募基金经理承受的压力都很大,继而影响整个投资行为。所以这部分客户不可能成为私募公司的最佳客户对象。

  其次,私募基金注重点是与客户进行的长远合作,资金量大的客户短期不会对投入资金有所需求,能保证资金的连续性,相对来说也能避免一定比例的潜在纠纷。“我们可不希望通过纠纷来解决收益分成。”深圳一私募经理蒋先生表示。

  在技术层面,基金经理对资金量较大的账户通常进行组合式的管理,而小账户难以实现;如果小账户过多,在操作上将严重影响效率和水平。同样的股票哪个户先买?哪个户先卖?都是棘手的问题。

  “股市好了,拉资金相对容易一些,但要找到合适的资金也不容易。”上海一私募经理表示。

  一部分私募公司在不断提高资金门槛,另一部分私募却遭遇了找不到资金的困难局面。梁先生所管理的基金规模在行业中算较小的,目前不到1000万。虽然市面上资金很多,但他所在的小公司没有太多的优势。在现在的市场上,他所投资的大蓝筹一直动静不大,少数合作了几年的客户也流失掉了。

  据记者了解,部分私募基金收益率不太理想,可能不如客户靠打听消息带来的收益高。“大部分客户并不成熟,预期被不断放大,目前只看短期的收益,如果收益率不理想,就认为折价私募基金水平不行,就转投其他的私募基金,或者撤资。”李小姐对记者透露,特别在2-3月份,少数投资者的资金曾短期转手过好几个公司。客户在减少,新进客户却不多:“客户预期都很高,一上来就直接问一年能赚多少,希望保证一定的收益率,或要实现一定的收益率才能提取业绩报酬,而且分成比例也较低,条件苛刻得让人难以接受。”

  对于这样的客户,大部分受访私募经理也表示很无奈。如果从一开始相互的投资理念就完全相左,“这也不是我们寻找的客户,他们离开也是好事”。

  收益不好的公司遭遇资金上的困难,而收益好的私募基金经理同样也会面临苦恼———客户道德风险。据深圳赵先生介绍,一般客户首次只拿出很少部分资金进入操作账户,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所托基金经理投资水平产生较强信任后,客户随着基金经理的操作投入更多的资金在其他账户上自行买卖,以躲避业绩分成,或者告诉自己的亲戚朋友,往往一个千万买单后面跟随了几千万甚至上亿资金。

  在私募界这样的情况已不算什么新鲜事,只要在客户账号上操作,就无法避免投资行为被“复制”。客户躲避分成、让更多人来吃的“大锅饭”,以让自己和亲友获得更多收益,殊不知这样做负面影响很大。

  “1000万和5000万或更多资金的资产配置是不一样的。”赵先生解释。客户背后的资金量如果很大,跟随操作还可能影响价格走势。如短期回调,客户无法承受,背后资金大量卖出,对基金经理操作的整个组合都会有影响。

  民间投资管理公司看好信托模式

  在记者的采访中,多家民间投资管理公司都表示,准备利用信托平台。部分公司甚至表示已经向信托公司递交了申请材料。“私下业绩再好,也需要一个公开的平台来展示,信托就提供给我们一个建立品牌的场所。”深圳一已提交发行信托申请的投资管理公司负责人表示。

  信托公司对于申请成立信托计划的投资管理公司有严格的筛选标准和流程,会选择市场上有成功经验的公司合作。据知情人士透露,有些信托公司对其的硬指标包括“注册资本1000万”,这个条件把很多规模较小的公司拦在门外,同时,信托对从业人员以往的投资经历也有一定的要求。信托公司目前合作的对象都是较大的投资管理公司。

  为了控制风险,监管层政策面将信托计划的组成人数降为50人,给信托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即便这样,信托依然成为了私募目前阳光化的最佳方式。信托的平台不仅可以树立品牌,广大公司的影响力,也能向公众展示真实的净值增长率,对提高产品公信力有很大作用。但是,因信托公司人员安排有限,大部分申请的投资管理公司还在排队之中。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