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乍惊还喜:隐性资产遭遇新会计准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 08:3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龙可

  挖掘隐性资产,是股市寻找潜在牛股的一条重要路径,它包括旧有会计准则下,财务报表未能反映的上市公司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等的真实价值,而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则为呈现这些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了途径。因此,对于处于新旧会计准则过渡期的上市2006年年报和2007年一季报,投资者尤为关注。

  隐性资产是否已在目前报表中得到充分展现?上市公司对新会计准则使用情况如何?也许可用一个词概括———乍惊还喜。

  投资性房产应用不多

  自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其中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政策变化,一直被市场认为将对上市公司,尤其是拥有较多计划用于租售的房地产企业产生较大影响。然而,从实际数据看,这种影响并不明显。

  根据本报信息部统计,至4月23日已披露年报的1139家上市公司中,在股东权益调节表中对“拟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项目进行调整的上市公司仅有10家,合计调增金额40.31亿元。这一调整金额对于这1000多家上市公司总计3万多亿的股东权益来说,显然是小菜一碟。

  更让人颇为意外的是,在发生了调整的10家公司中,只有津滨发展的主营业务包含房地产开发,而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陆家嘴张江高科金融街等公司并不在调整之列。在这十家公司中,调整金额最大的是中国银行,其将33.18亿资产列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显然,许多公司并没有像投资者预期的那样对投资性房地产采取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进而未来房地产公允价值波动产生的损益短期内也难以体现在这些公司的报表上。对于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分析人士指出,以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虽然能够享受房地产升值带来的收益,但在会计政策变更之时企业的净资产会出现较大增长,从而影响当期甚至后期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长,而净资产收益率往往是实施股权激励时考察的重要指标。

  除了上述原因,有财务专家指出,绝大多数的企业选择沿用原有的成本法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而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法,可能更多的是看中成本法对利润的调节作用。因为,在采用成本法的情况下,当房地产出售时,售价减去成本产生的利润能够一次性全部进入当期收益;在使用公允法时,由于每个报告期末,都要根据当时的公允价值确认损益,到出售时,实际已将收益分摊于各个报告期。因此,未来期望通过出售房地产资产实现利润大幅增长或扭亏的企业当然会继续使用成本法计价,在A股市场中已有不少这样的案例。

  此外,在成本法下,房地产资产每期需要计提折旧,使其账面成本不断减小的同时也减少了企业当期利润,而出售时则相当于将以往已计提的折旧全部转化为出售期的利润,变相实现了利润在不同期间的调节。在目前行业景气度较高时,企业更愿意采用成本法,因为虽然有折旧减少了当期利润,但一方面企业的税收也随之减少了,另一方面,出售时带来的巨大利润,无论是对达到股权激励要求的增长目标,还是关键时刻避免企业戴帽退市,显然都大有益处。

  金融资产一季度已见奇效

  虽然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没有使绝大多数房地产类隐性资产“弃暗投明”,但在金融资产方面,上市公司对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则要积极得多。在统计的1139家上市公司中,共246家公司股东权益调节表下“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发生了调整,其中241家正向调整,5家公司负向调整,合计变动数值为539.17亿元。

  在上述对可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进行了调整的公司中,数值变动最大的是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这主要是由于两家公司都处于保险行业。此外,还有21家公司的可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超过了1亿元,其中包括持有大量民生银行岁宝热电、持有5800多万股栖霞建设南京高科等,它们都早已被市场所熟知。该类公司数量还将扩大,例如将于4月30日披露年报的东方集团就持有大量的民生银行和锦州港股份,目前已价值不匪。

  对这些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进行调整,增加的不仅是2007年1月1日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同时今年第一季度这些资产价值的变化还将直接体现在持股公司的一季报中,转化为损益。由于中国股市在2007年第一季度大幅度上涨,上述金融资产的市价也大都出现了相当可观的增长,这已经体现在许多上市公司利润增长巨大的一季报和业绩预告中。

  债务重组效果明显

  如果投资性房地产公允计量预期的落空让投资者感到惊讶,那新会计准则在2007年4月13日带给*ST长控中小股东的则可以说是一个有些

无厘头的惊喜。暂且不论它超过八倍的股价增长背后是否存在着人为操控,但一季度4元多的每股收益绝对是*ST长控当日“一鸣惊人”的重要动因,而这高额收益来源依据正是新会计准则。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ST长控巨额账面利润,正是产生于公司与相关债权方达成的债务和解,但这仅仅是账面收益,并不会带来现金。

  *ST长控事件已被

证监会立案调查,但可以预见,未来其他上市公司实现债务重组后,仍有可能出现像长控这样一次性的巨大增长,而不明就里的投资者在跟风买入后,很有可能会遭遇巨大损失,*ST长控在暴涨后连续跌停就是例证。

  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制度更加贴近,强调了对资产透明性的要求。但就像一位投资者所说,中国上市公司报表与国外公司的差距,不仅仅是在规章制度上,更多的还是法制监管上。国外监管严厉,就像安然出事安达信就垮了,而国内科龙事件却对德勤影响并不大。的确,新会计准则还需要配合更加严格的监管,否则像公允价值这样的指标反而会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工具,国内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