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驶向国际的中国会计列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 14:18 中国财经报

  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催生了中国会计的国际化;与此同时,中国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坐标系中找准了自身的历史方位,赢得了前所未有的上升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和制度保障。 

  □张连起/文     

  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列车驶向了满是风景的途程。列车上的人们,有憧憬,有喜悦,有好奇……尽管表情各一,但都异口同声:从国际化准备到国际化行动,从国际化蓝图到国际化专列,莫不表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统领,莫不印证了会计改革的繁荣图景!

  (一)

  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积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让世界会计走向中国,让中国会计走向世界,一系列行动成为驱动人才国际化的不竭力量。

  财政部着力推进的国际化战略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准则体系的国际化;二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三是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四是执业机构的国际化。四个维度相得益彰,多元一体。两大准则体系是会计国际化之尺,人才培养是会计国际化之源,会计教育是会计国际化之基,执业机构是会计国际化之翼。

  中国会计审计准则率先完成国际趋同的历史性任务,实现了几代会计人期盼的“同一个准则,同一个梦想”!两大准则国际化的历程,并不表明中国准则单边趋向国际准则,而是国际相关准则在中国的具体化,是国际准则的普遍原理与中国会计实际紧密结合的完全成果。同时,两大准则的“中国创造”为国际准则的进一步国际化提供了新鲜的中国经验。比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就考虑了中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降低了对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企业的披露要求,进一步消除了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这无疑会降低中国企业“走出去”时运用国际准则的成本,大幅提升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和

中国经济的信心指数。正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所说的那样,中国依照国际趋同方针制定的会计准则,其效果已与国际准则相当。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也多次表示,中国在审计执业准则国际趋同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重大进展,必将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发挥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加快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树立了典范。可以说,两大准则的国际化工程,让世界主要经济体知晓了富有创新意义的“中国主张”,凸显了中国会计日益增强的国际话语权。

  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实际上是以人才本地化为立足点,以知识结构国际化为切入点,以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为着力点,以形成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为关键点。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积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制定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形成高质量的人才选拔

  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组织一系列管理、技术人才赴境外交流培训,让世界会计走向中国,让中国会计走向世界,使国际背景的本土人才和本土经验的国际人才聚合在同一片天空下,成为驱动人才国际化的不竭力量。

  传统的会计教育,只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忽视相关知识的传播和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会计专业课所占比重较大,而相关学科课程的比重太小,甚至空缺;在教材内容上,侧重于实务性的解释,而较少应有的理论论述与分析。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就是要借助境外会计职业组织的教育培训体系,开通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和高端行业人才境外培训渠道,着力打造一批道德修养好、会计技能精、国际视野广的会计和注册会计师领军后备人才队伍。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创立的CPA专业方向学生赴境外实习项目、与国际职业组织合作举办CPA专业方向师资培训班,具有“头羊效应”,掀开了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崭新一页。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还是一个辅助性发展战略,要想走出去,行得稳,站得住,需要资格、准则的等效认同,需要国际化人才的支撑,但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战略无疑是“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有了前瞻性战略的指引,必然激发会计事业的全面振兴。路线对了头,一步一层楼。

  (二) 

  中国正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分享资本一体化和市场无边界的发展成果。意识决定动机,动机决定行为。意识和眼光的国际化,乃是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本质与归宿。

  国会计的国际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共生共长。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催生了中国会计的国际化;与此同时,中国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坐标系中找准了自身的历史方位,赢得了前所未有的上升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和制度保障。

  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催生了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基本特征。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商品的采购与销售、劳务的提供与接受延伸到全球市场的各个角落。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正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分享资本一体化和市场无边界的发展成果。意识决定动机,动机决定行为。意识和眼光的国际化,乃是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本质与归宿。这意味着思考的指向不再局限于某一点线、某一平面,而是突破地域界线,以三维的思想空间、开放的胸襟和高远的眼光扫描和透视中国会计。正是在这种全球化眼光和国际化意识的指导下,中国会计步入了“看得清环境、认得清自己”的崭新境界,理清了“做什么、在哪里做、怎样做”的重大课题,这正是科学发展观在会计领域的具体体现!

  中国会计的国际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开放的市场,开放的会计,国际高歌歌一曲,万方乐奏有诗篇。从成果上看,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是灵活务实、双向互动、互利共赢的国际化,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实现人我、人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对内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外促进和谐世界的构建。从文化上看,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有助于将中国人的Know-Why与西方人的Know-How结合起来,兼容并蓄、融会贯通。中国传统文化着眼于人格的养育,这种人格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发端于人本的爱心和人类的终极关怀。透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展现中华文化精髓的过程,必然也是中国会计展现自身魅力的过程。从形态上看,正像企业的国际化有青岛海尔的“借船出海”和联想集团的“草船借箭”一样,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化也存在多种发展模式。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打破壁垒分明的“国内”、“国际”狭隘概念,因为“国内”中有“国际”,“国际”中有“国内”,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内市场同样是潜在的市场,潜在的市场就是全球化的市场。观察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对服务经济、奉献社会的贡献程度,基于“四个体现”:一是会计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职能作用是否得以体现;二是会计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中的作用是否得以体现;三是会计在支持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职能作用是否得以体现;四是会计行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经济增长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多服务的作用是否得以体现。

  (三) 

  治国理政,惟在得才;会计之兴,惟在得才。财政部着力推进的会计国际化战略,统筹兼顾,和谐发展,贯彻一个“人”字,落实一个“人”字,升华一个“人”字,以人为本,以人为先。

  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是本土情怀下的国际化选择,是“比较优势”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面对国际化不断发展的重要趋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加强战略谋划和整体运筹,积极营造于我有利的工作局面和战略态势。

  国际化的战略靠谁来实施?“四个更加注重”由谁来注重?显然有赖于更多国际化人才。治国理政,惟在得才;会计之兴,惟在得才。财政部着力推进的会计国际化战略,统筹兼顾,和谐发展,贯彻一个“人”字,落实一个“人”字,升华一个“人”字,以人为本,以人为先。俗话说: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国会计的国际化专列,动力强劲,汽笛声震,承载着国际化人才、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举措,驶向梦想的远方,驶向美好的未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