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上证所现60人每天翻看报纸 凸显信息监控之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 03:38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周俊生

  中国股市在登上3000点高度以后,市场出现了更为激进的状态,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进入股市,推动着市场不断走高。在这种一路高歌的大牛市中,无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现象,因此,近段时间的市场舆论,要求加强市场监控的呼声日渐多了起来。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监管部门近期正在积极加强对市场信息的监控。但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又发现,市场监管部门在信息监控上正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日前出版的《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上海证交所现在每天早上,都有60人集中翻看报纸,如果发现有关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的信息,而该公司没有及时披露的,交易所就将其先行停牌。看到这样的报道,我们一方面为交易所工作的认真而感动,但另一方面,却又感到,动用如此多的人力来做这种工作,我们的监控手段也太原始了,我们的监管部门也太被动了。

  我们的社会已进入多媒体时代,在信息传播的众多工具中,报纸也许是传播速度最慢的一种,除此以外,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已经成为人们在获取信息方面更简捷、更快速的工具。因此,监管部门只是翻看报纸,对有关情况的掌握就不可能全面。退一步说,即使排除了其他信息传播工具,我们也应该明白,在目前的报界,行业竞争已经十分激烈,而财经新闻由于受众的广泛,已经成为报社最重要的竞争手段。除财经报纸外,一些综合性报纸、地方性报纸都已加入了争抢财经新闻的行列,随着我国

资本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国外报纸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报道也很积极。但是,交易所不是
图书馆
,不可能将世界各地的所有报纸“一网打尽”,这也就注定了只凭翻看某几家报纸来进行信息监控,是不可能起到真正的监控作用的。因此,如果确实存在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违规情况,那么,被揪住的只是几个“倒霉蛋”,大量的违法违规者必定会成为“漏网之鱼”。

  其实,凡是熟悉市场的人都知道,当上市公司的一条信息以合规的信息披露形式见诸市场的时候,它对于投资者来说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对于一些机构、大户投资者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些所谓的“内幕信息”,普通股民所希望得到的也是这样的“内幕信息”。一些市场操纵者正是利用了市场上普遍存在的这种心理,经常根据自己的操作需要放出一些真假莫辨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传播并不需要通过报纸等媒体,而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渠道。这些信息有的可能是上市公司放出的,有的也许确实与上市公司没有关系,只是炒作者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得或者干脆就是假造出来的。我们必须承认,对于这种很容易造成市场混乱的“内幕信息”,由于它常常是“来无影去无踪”,监管部门目前还缺少有效的监控手段,而这恰恰是信息监控中最为重要的。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市场管理部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今年2月,中国证监会重新公布了新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信息披露最重要的原则应该是公平,让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够在同一时间享受到信息。但我们发现,信息披露制度在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一些基金等机构为了先于市场掌握到上市公司的“独家新闻”,经常会派出人员到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一些有实力的个人投资者也喜欢这样做。这种做法到目前为止还是受到鼓励的,但事实上这种行为使上市公司处于两难之中,来公司进行考察的有关人员,都是公司的股东,公司应该把他们需要了解的情况无保留地公开,但这样一来又会造成对其他投资者的不公平。再比如,上市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其内部的员工对自己企业的运作状况,必然比外界的投资者了解得更为透彻,有的就是某一个项目的参与者或当事人,要求他们像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一样对外界严守信息秘密是不现实的,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投资的方式成为公司的股东,但他们的这种“先着一鞭”在客观上又造成对公司外部股东的不公。这些现实的问题,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都找不到答案,监管部门也不可能通过每天翻看报纸来发现其中的踪迹。

  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出现的新局面,是监管部门在以前所没有遇到的。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格局,监管部门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穷于应付而难以抓住要害,而是必须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拿出新措施。否则,监管部门就只能陷于忙忙碌碌的事务堆中,但却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