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留住“春天” 文化做底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 08:19 金融投资报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四川到处花香四溢。很多地方在花上做文章,办起各种各样的节会。这些节会的举办引起了人们外出赏花的冲动,催生出了独特的春天经济现象。不过,由于“春天经济”有季节性强、持续时间短的制约因素,再加之很多地方的“花节”主题不鲜明,文化内涵不够深厚,随着花儿凋谢,这些地方的“春天经济”大多没能产生持续效应,呈现出了繁华后的冷清,也带给了人们很多关于如何发展“春天经济”的思索。

  “四处开花”难掩尴尬

  从20年前龙泉桃花节开始,四川一些地方利用花的优势鼓起了老百姓的腰包,榜样的作用刺激了更多地方利用花的资源来招财进宝,振兴地方经济、帮助农民致富,于是,花节越办越多。仅就梨花节而言,就有苍溪、新津、双流、彭州、长宁、南溪、自贡、仁寿、绵竹、华蓥山等,近20处次第“绽放”。花节多如牛毛,但知名的屈指可数。

  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谢元鲁指出,每个地方推出节会都有自己充足的理由,但好的想法并不等于就能获得好的效果。有的地方就凭稀稀拉拉几株小树,在光秃秃的山坡上搭个凉棚,就开始办“XX会”招揽生意;还有的地方远离城市,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结果投入票子、拉起摊子,却没有人来。另外,各地的同质竞争也非常厉害,分散了客流,白花花的银子并没有如愿落入腰包。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万本的话一针见血,"很多地方把办节会当成了显示政绩的一种方式。"花会也不例外,甚至花会是个框,招商引资都往里面装,不管符不符合实际情况。经常是“一条街、两排房,后面臭水沟,到处垃圾场”,但广场上却搭了个大会场。有的地方还玩起花架子,请来明星大腕助阵,动不动就是“国际”、“中国”的节日,结果是影响有限,买单的没来,来的都不买单,只能自娱自乐,体内循环。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还欠下一屁股糊涂账,这样的花会、花节没有也罢。

  成都市旅游局相关人士表示,就现在的情况看,政府及相关部门并未对散布各地的花节进行统筹和协调,除了争抢这块

蛋糕外,齐心协力把蛋糕做大的事应该尽快摆上议事日程。

  “春天经济”亟待升级

  四川的花节办了一年又一年,但许多花节都只给人留下“农家院里笑语喧哗,花果树下麻将声声”的印象,大同小异,难上档次,依然没有摆脱粗放经营的模式。

  喜欢

自驾游的成都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四川各地的‘花节’比往年多了,自己也去了不少地方,但印象深刻的并不多,每次去除了喝茶、打麻将、斗地主,似乎也没有啥其他可玩的项目。”

  对此,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王挺之坦言:“资源本身的品位将决定开发的规模和档次,如果不独辟蹊径,人们一旦新鲜感消失,花节将再难升温。”

  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谢元鲁指出,花会花节属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范畴。办好花会花节要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办出自己的特点。同样是梨花会,附加条件的比拼往往决定节会的成功与否。花有花期,有的花开仅仅十来天,因此需要当地有后续措施,能够吸引人继续前来,否则办一次只有短短几天的花会,代价太大。旅游的发展需要精耕细作,现在各地举办的花会花节可以和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要有必要的规划和设计。办节会需要一个长期的创牌子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当花会能够满足更多人的消费需求时,人们肯定愿意大把大把地花钱,办花会花节的初衷也会顺利实现。

  长期关注春天经济的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位专家指出,跳出单一的“花思维”来做花节经济,花节与文化旅游资源强强结合,是花节经济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举例说,背靠成都这座精彩的历史文化名城,龙泉国际桃花节在挖掘历代文化和当代文明的结合点上,还大有功夫可做。比如,将龙泉的桃花与青城山的旅游资源聚合,甚至扩大外延,与四川的

美食文化相聚合,共同策划打造有特色的节日,每年三月花香四溢的时候,让游客既看花,又踏青,同时充分感受积淀丰厚的巴蜀文化。花节要上档次,必须立足本地资源,选准游客口味,不断推陈出新,形成品牌效应,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曾建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