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国产汽车品牌向左看向右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 22:54 新浪

  2006年作为中国加入WTO承诺兑现的最后期限宣告了五年保护期的结束。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五年前被讨论的沸沸扬扬的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如何?国产车是否能够在这五年的保护下打造自己的发展平台?

  诚然,中国汽车市场并没有真的像五年之前中国专家所担心的那样,在2006年结束之际成为舶来品牌的集中地。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2006年9月,华晨汽车将其麾下3000辆中华轿车由德国销往整个欧洲市场;国内另一自主品牌——长城旗下500辆哈弗CUV已在开进了意大利。而此前的2004年,夏利汽车就销往了美国;吉利、陆风、奇瑞也都找到了“出国”路……种种现象似乎都表明,国产车发展顺畅,国产品牌也正逐渐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品牌之一。

  然而是否现状如此乐观,或者说,中国国产车品牌的发展面临着什么样的未来,这些都还无法预言,但是,还好我们有历史,而历史往往最能够给我们以清醒的认识,对照现状进行分析,并从中不断的去学习和提升。

  于是2007年初出版的《夏利中国》一经面世便收到各界追捧,在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作者凭借多年的财经媒体从业经验和长期对新型国企成长的研究思索,果断回首、冷眼看过往,为国企的转型殚精竭虑。“梳理历史,能给人以启迪,能给人以思考。”

  中国第一辆国产车到底出自哪里?夏利汽车的“夏利”二字有何来由?政府扶持与市场需求这两种力量,在“夏利”的成长轨迹上,留下了怎样的烙印?轰动中国汽车业的“天一重组”,背后究竟有哪些平衡或不平衡的玄妙?夏利汽车给中国国民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她的“国民车”之路还能不能继续?

  《夏利中国》详尽真实地记录了夏利汽车风雨兼程的20年。以史为鉴,《夏利中国》这面明镜不但希冀给夏利人以启迪,更希望能给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深虑的扛旗者们一些无形的力量。天津作为中国古老的港口城市,是打开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一扇窗,而饱经风霜的夏利汽车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探路标。《夏利中国》以企盼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振兴的虔诚之心,思考、记录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

  天一重组之后,丰田汽车在这例“中国最大的汽车业重组”案中带给我们众多思考,一汽集团掌门人竺延风对此曾经明确过其市场规划和布局:2010年,天津汽车生产基地将建成排气量为3.0左右的中高档丰田轿车生产基地;而夏利轿车将通过改造提升,形成15万~20万辆NBC I、Ⅱ型至NBCV微型轿车基地;并彻底改造华利车生产线,建成10万辆多功能车和吉普车生产基地;同时,发展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面向全球的汽车配件生产基地。

  也许,夏利这个曾经占据了几乎75%北京出租车市场份额的品牌将永远变成了我们“打车”时的记忆。但《夏利中国》的出版,让夏利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更重要的是,他不断提醒中国汽车业和汽车人们,在行业高速发展的时候,如何去保持国产品的

竞争力,企业在不断向右看的时候应该停下来:向左看,向历史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