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开启新国企样本研究的大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 22:52 新浪

  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稳居市场头把交椅的国营企业一夜间黯然失色,不是纷纷倒闭,便是纷纷转型变卖,更有很多成为国家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减少下岗人员而不得不利用纳税人的钱供养着的“残疾儿”。一直生长在计划经济温室的国企在走向市场经济时,曾经在市场上的主导优势便一去不返,这种占有大量资源却难以为生的现象恰如拿着金碗在讨饭。这也更加的凸现出国企在管理上的先天不足。

  可在中国进入WTO后,政府对国企的保护又能维持多久呢,是否在以后的市场角逐中,真的要永远抹去国企的名字。当越来越多的中芯国际、比亚迪这样纯粹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千方百计地为员工创造福利,增加那些本可以不必有的社会成本时,中国的国有企业正在加速国企改制,剥离社会职能,卸下包袱。

  更重要的问题是,已经是全球化市场竞争的今天,中国的成长型企业以及成长型品牌该何去何从? “对于这个问题,我显然无力回答,也不能清晰地告诉读者。我所能够做的,就是以企业发展史与企业案例研究的形式再现当初那段历史,从历史中我相信人们可以寻找到蛛丝马迹,从历史中我相信人们可以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研读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逻辑性,以及中国企业的努力、艰辛与‘也可以说不’的精神。” 知名产业经济观察家、中国品牌营销学会常务理事韦三水先生如是对记者说。

  多年来,韦三水先生一直在研究中国企业成长模型,并相继研究了几个案例:中粮集团的命运沉浮、燕京啤酒25年的成长史、北控集团的瘦身运动,以及夏利汽车的成长与发展历史。在北京三十度空间传媒策划出版机构的全力支持下,他相继完成了三本著作:《中粮命运》、《燕京天下》与《夏利中国》,形成了现在的“三水企业研究书系”。这几个案例都毫无例外地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以变革作为企业文化和企业成长哲学中的核心与灵魂,变革的另一面也恰恰是沉浮,面对沉浮要勇于“说不”。

  在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中国民族工业涅槃重生的今天,韦三水先生关于中粮集团、燕京啤酒、北控集团、夏利轿车的个案分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正如他所言,“我所研究的对象企业几乎都是民族企业与民族品牌,并试图通过这种研究来寻找到在全球化体系下中国产业经济能够抵御一旦突袭而来风险的一座‘城墙’。同时,试图通过一系列成长型企业历史的梳理,来勾勒出中国的产业经济在全球化体系下的发展脉象,以及背后的逻辑性。”

  当作者的这样几本书相继面世的时候,有人对作者提出了相当大的质疑,认为作者是所谓中国国有企业的张目者,是现代新国企论的鼓吹者,是中国成长型企业的“自大狂”。

  “不管我被人贴上什么样的标签,我都坚持一个观念: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企业也当是如此。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抑或跨国公司,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原罪’。发现好的,丢掉坏的;吸收好的,消灭坏的。其实,就这么简单。”面对质疑,作者如此坦然回应。

  著名整合营销传播专家钟师先生对此评论表示:“三水企业研究书系”由专门致力于中国成长企业模型研究的韦三水所写,他既具有多年的传媒从业经验,又具有以企业案例研究和历史回顾的视角来解读当代成长型企业的经验,这套书系还将会继续完善丰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最新力作《夏利中国》是近来第二本由中国年轻人所写的有关汽车企业发展变迁的书籍。中国的造车人越来越年轻,中国汽车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年轻,当然记录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也理应由年轻人来完成。正因为中国现代汽车产业和消费市场的‘年轻气盛’,才能以其蓬勃活力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历史应该关注这段特殊的产业成长史,应该有更多的产业记录者来书写这部中国活力产业的大书。”

  “三水企业研究书系”中有关国企改革、成长以及分化论的问题,似乎在专业的藩篱分割之下属于经济学家和企业管理的专利。可是有些经济学家似乎总是存在着固有的以正统自居而表现出来的傲慢与偏见,根本不容其它专业或人士越雷池一步。可他们的夸夸其谈似乎并没有为中国国企改革和经济发展开出什么灵丹妙药。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表示:“作为有益的尝试,韦三水结合企业成长的运营机制和过程分析,从微观角度透析了中国成功民族企业与

自主品牌的成长历程,于精微处见宏大。虽然这种个案分析不能成为普遍适用的定律,但对于涅槃重生的中国民族工业来说,无疑具有启示的意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