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金融时报:CPI同比上升2.7%告诉我们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14:02 中国证券网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2.7%。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0%。1至2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4%。这一系列上涨的数字背后究竟说明了什么呢?

  仅从2.7%这个数字似乎还难以看出端倪,这还需要从分析近期内CPI的波动入手。记者从价格监测中心了解到,去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涨幅比2004年回落0.3个百分点。总体来讲,价格运行平缓, 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去年11月,CPI只是上涨1.9%,到了12月份,CPI迅速上涨到2.8%,给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今年1月份CPI略有回落,达到2.2%,2月份的反弹,虽然没有超过去年12月份的涨幅,但是至此,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已经连续三个月保持在2%的平台上。CPI的反弹虽然尚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的预期以内,但是年初CPI对警戒线的“冲击”,再一次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难道通胀的压力又增加了吗?专家学者的争论再次出现,一些专家由此认为通胀的风险在上升。然而,近三个月CPI的波动曲线与春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担忧似乎还有些为时过早。

  中国传统的春节今年赶在了2月份,按照往年惯例,每到春节,全社会的物价普遍都会有所上涨,这主要是因为节日需求增加,需求弹性减少,商品市场供需发生了变化,节日内人力成本提高,尤其是服务行业。另外,商家联手涨价等等因素,都会拉高CPI。不少专家学者表示:“春节期间部分消费品价格上涨是导致2月份CPI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雷曼兄弟也认为,中国2月份CPI同比上升2.7%,较1月份及市场预期的升幅为高。不过,数据跳升主要是由于农历新年在2月,导致食品、旅游及娱乐价格上升,因此这一数据跳升也只是暂时性的。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中,我们发现食品价格上涨6.0%,非食品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3.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可见,2月份食品价格在拉动CPI走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看来,去年年末出现粮食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还在起作用。但是考虑到国家对粮食涨价采取的诸多措施,今年粮食等食品价格将稳中有升,这也是在预期之中。看来,通胀风险是否加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未来几个月CPI的走势。

  不可否认,2月份CPI的反弹以及上涨的趋势预期将给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CPI连续三个月涨幅在2%以上,必然会影响百姓生活。一是百姓财产可能会受到损失。我国居民仍然以储蓄方式为主来求得财产的安全和增值,随着物价的上涨,负利率的产生和扩大不仅使得百姓存在银行的财产缩水,而且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也有所下降,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甚至会出现下降的情况。二是统计数字中"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3.2%",说明农村CPI涨幅高于城市,将给农民带来更大的影响,不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将抑制农民的消费,从而对我国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政策造成影响。

  总体来讲,物价上涨过快总是意味着同期经济增长过热,必须通过

宏观调控政策紧缩货币供给,将过多的新增需求转移或分散到以后年份。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138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7.2%。这组数据以及CPI上涨2.7%间隔不久的公布,更是增加了市场对央行是否加息的猜测。果不出市场加息预期,央行宣布从3月18日起加息,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了0.27个百分点。在今后的时期,人们会进一步关注CPI的走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