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股指期货:脱敏+理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05:2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肖渔

  股指持续高位震荡让当下的证券市场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在这样的敏感期,任何一个消息,或是领导的一句表态都会成为市场的“过敏源”。而涉及到股指期货的各种推测更让市场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发布只能说是将股指期货的进程向前又推进了一步”,业内专家解读道,“它相当于给股指期货准生证,扫清其诞生的法律障碍,但它仅仅是股指期货推出的一个必要或是前置条件。”

  事实上,股指期货何时能正式面世,不光要有法律条件,还要看股指期货的技术条件是否完备,投资者教育是否充分,投资者的心理接受程度能否到位,以及市场环境能否具备等等诸多方面的内外部环境。因此,业内人士推测,管理层只有在内、外部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才可能为其放行。

  实际上,即便是《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已赋予股指期货准生证,但股指期货真正问世的制度条件仍不能说已完全具备。比如,股指期货的相关交易规则、监管条例都尚未面世,因此,推出股指期货之前,完善规则仍是第一要务。

  此外,投资者教育、机构培训仍在进展之中。比如,中国

证券业协会和期货业协会还将举办“股指期货机构投资者高管人员培训班”,向券商、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高管人员介绍有关股指期货的政策规定,使他们进一步掌握股指期货交易基本规则、交易策略和内控要点等,树立理性参与股指期货投资的风险意识。因此,种种迹象表明,管理层还将以非常务实的、稳妥的态度,继续为股指期货的平稳推出和金融期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条件,而不会在条件尚不完备的情况下贸然将股指期货推向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即便是股指期货真正面世,也绝非如“狼来了”那般恐怖。虽然现在还很难预测它对指数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但纵观国际市场的先例,在一国家经济较好、估值良好的条件下,推出股指期货更多地会呈现出“助涨”的效果,而当国家经济不好时,股指期货才会较多地产生加速下跌的作用。因此,闻“股指期货”而恐慌,实在没有必要。当下与其不停地盲目猜想所谓的股指期货“时间表”、打听应该是“做多”还是“做空”,对于投资者而言,倒不如花时间更多地去了解它、认识它,这样今后才能更加理性地去分析和驾驭这一全新的

资本市场交易工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