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从佛教密宗谈投资修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 03:3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李云峥

  自从彼得·圣吉的《第5项修炼》成为管理学畅销书之后,学习型组织、终身学习概念也随着各种管理实践活动成为家喻户晓的热门词汇。

  正当中国A股市场火爆了一年多之时,“学习”二字似乎也成了当下股市的热点之一:一方面,关于南京小学生炒股炒基金的报道成了茶余饭后的话题之一,而围绕小学生炒股到底是好是坏的讨论也煞有其事的热乎了一阵;另一方面,中国证券业协会编印的《基金投资者教育手册》将在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代销机构发放,一场基金知识普及和投资风险提示的宣传活动悄然拉开序幕。

  学习和修炼的区别是什么?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而从身体力行中寻找智慧、修正行为可看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或者称之为修炼。前者的典型为寺庙中念经的小沙弥,后者以行走在路上的苦行僧为代表。从这个角度回看前面的两件事:对于中国“小大人文化”略有知晓的人都知道,所谓的“小学生炒股”充其量也就是在家长指导下的

理财概念教育而已,更多属于“可能有这事,但事情本身未必是这样”的眼球效应范畴;而《基金投资者教育手册》作为投资、选择基金的知识技巧科普,属于“扫盲”式的基础工作,若是归于投资学习和修炼的范畴则有牵强附会之嫌。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市场是最好的老师,而股市是个讲求以自我修炼为主的江湖。也就是说,就实际效果而言,对于纸上知识突然有“醍糊灌顶”般深入感知,往往是有切身感受之时。投资大师安德烈·科斯托兰尼在其《一个投机者的告白》一书中曾经这样描述盈亏和投资学习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在盈亏之间建立很好的规律性,即多从亏损的交易中学习赢的方法,而不仅是从获利的交易中学习。

  可见,实践加思考的过程是任何教育和学习都不能取代的投资修炼过程,虽然这个过程因为各人情况的不同也必然具有不可复制性,不过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过分顺畅的日子如同一杯白开水倒进沙堆里,过去就没了,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都是在跌宕起伏中获得的。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密宗欢喜佛的传说:婆罗门教的国王毗那夜迦残忍成性,于是释迦牟尼派观世音化为美女和毗那夜迦交媾,醉于女色的毗那夜迦被观音所征服皈依佛教,成为佛教金刚的主尊。欢喜佛从一个另类的角度诠释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证券市场上似乎也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即很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在此之前往往都经历过疯狂的短线历程。

  人的特性决定了此轮A股牛市中诞生的新基民,可能将会有相当部分沿着类似“

股票型基金→ETF指数基金→股票”路线完成一个投资者的成长成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将是最公平的教官:无论是出错时的罚单,还是对正确行为的奖赏,它都会及时准确地作出裁判。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