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晓蕾:商业银行要到金融衍生市场盈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 17:08 中国证券网

  中国产经新闻消息 2007年1月15日至2月25日,短短40天内,为解决依然严重的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央行两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大棒”,以目前10%的利率将至少3300亿的人民币放进了禁贷的铁笼子里。而这对靠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说,并不一定是个好消息。

  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如何实现价值最大化呢?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女士近日就这 个话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左晓蕾认为,近期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最主要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了一些国际热钱的流入。过度迅速的外汇积累是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根源。

  今年央行连续两次上调存款

准备金率,左晓蕾表示,这是针对流动性进行的。她谈道,两次调整,其作用不会很明显,效用需要多次调整积累后才能显现出来。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在央行至少有两个户头,一个是存款准备金,一个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如果是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数目很大,那央行就直接感受到流动性的过剩,接下来就会感受到投资过快、贷款迅速增加等等。两次上调,左晓蕾理解央行是把超额存款准备金的部分挪到了存款准备金户头上。她说,3300亿,与商业银行的存贷差比较,其实是微不足道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居民的储蓄是不起作用的。这部分存款的数目很大,如全部进入股市,会造成股市火爆,形成大量的价格泡沫。这个问题,央行要特别注意。中国的通胀不高,但这么大的货币发行量,如全部转变为资产价格,就有可能形成资产泡沫而引发金融危机。她认为,加息可能会影响银行的长期贷款,影响银行的利差,影响资金对资本市场的流向,影响
人民币升值
的预期,这对银行的盈利模式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左晓蕾认为,当前中国银行业改革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其盈利模式靠利差的比例太大,所以央行不加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保护其利差收益。但现在全面开放,这也会让外资银行搭顺风车的。还有,将来调控经济再靠窗口指导也会失灵的,首先外资银行就不听你的。那就只能依靠加息,但这种市场化的手段,我们的商业银行尚不能自如运用。

  因此,左晓蕾表示,央行会通过持续渐进的加息,指导商业银行学会自我调节,学会利用利率手段建立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在谈到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的问题时,左晓蕾说,央行上收流动性,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减少,就觉得价值最大化受到影响,其实这思路不对。从宏观大局来说,如果不上收流动性,各行在一季度还会拼命地抢新增贷款的额度,去年一季度投资过热贷款增速就会重演。

  商业银行真正要赚钱,就要进行全球化的分散风险的管理,就要进行全球化的资源优化配置,就要到

证券、期货、金融衍生市场去操盘,才可能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