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现文化尚待形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9日 00:45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查明

  派现遭冷遇、送股受追捧,这是牛市中投资者好恶的真实写照。

  妇女节这天,1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6年年报,16家公司都向投资者派发了“红包”,而且是包有人民币现金的“红包”。不过,捏过之后不难发现,“过节费”的多少毕竟是有区别的——最鼓鼓囊囊的红包包有4块钱;而最干瘪的,不过区区0.25元。

  但不能说0.25元的红包就最没有价值,起码二级市场不这么认为。派发该红包的名流置业,昨日获得了8.4%的涨幅;而令红包最大的西山煤电尴尬的是,其4块钱的丰厚礼金只赢得了1.14%的“涨”声。

  其实,西山煤电也用不着羞愧,相比每10股派3.7元的龙净环保,10派3元的横店东磁株冶火炬,市场还算给了几分面子。后面这三家公司,分别以3.37%、5.53%和1.55%的跌幅,惨淡收场。

  那么,名流置业有什么法宝,少花钱而又多办事呢?其实,仔细看看礼单就可以发现,虽然过节费不多,但除此之外,人家还有送2转增8这样的“劳保用品”。而看起来,市场对这类“劳保用品”还是蛮感兴趣的。

  也许有人会说,仅仅是名流置业一家公司,并不足以证明市场在现金和送转之间的偏好——或许是因为公司业绩超过市场预期、或许是年报中透露出某种利好,才令公司股价表现不俗。但如果看看另两家有送转方案的公司,10派2转增10的三一重工、10派0.6送5的天创置业,也分别以3.4%和9.96%的涨幅报收,作出这样的结论或许并不鲁莽。

  看待市场对分配方案的选择,可以有两个层面。如果前提预设为“市场永远是对的”,那么,3月8日7只

股票的表现将让那些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公司学个乖——因为“市场永远是对的”,所以能迎合市场的方案才是好方案,简单的派现是不足取的。

  而如果放宽条件,认为“市场并不总是对的”、“短期内市场也是会犯错误的”,那么,“轻派现而重送转”就变成了一个可以讨论的命题。

  牛市的繁华早已让人淡忘了5年熊市的落魄,“跌时重质”的思维也早已切换为“涨时重势”。而在熊市、在跌时,一只有着良好派现纪录的股票,往往为其持有人构筑起一道即使不是铁底、但也堪称牢固的防线。倡导派现、给派现“涨”声成为弱市中的一道风景线。

  可惜的是,随着牛市的来临、随着“如何多快好省地赚钱”成为一时的主流思潮,派现文化面临夭折的危险。对个体投资者来说,以赚钱为目的当然没有什么错,但是对群体、对市场而言,因急功近利而放弃派现文化的形成则是值得担忧的。

  毕竟,以投资者整体而论,上市公司的价值归宿在于派现而不是其他。尽管并不创造增量价值,但派现的意义在于防止财富在公司环节滞留所发生的损耗。

  对于是否派现,需要考虑公司的盈利、现金流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而不能一概而论,但对一些成熟行业中的成熟企业,慷慨的派现都是回报股东的“正道”,都是值得鼓励、值得追捧的行为。

  相比之下,高送转则像是中国股市的一种

传统文化,其魅力源自股价“恐高症”。而在牛市,高送转又具有了概念的色彩而迎合了市场的需求——这盖因它常常戴着宣示公司成长性的帽子出现。但怎么看,财务上左手倒右手的送转都像是一种真实的幻觉——“低价股便宜”幻觉、一种误导的可能——股本扩张其实和成长并无必然联系。

  文化决定行为、行为塑造文化。颠覆“轻派现而重送转”文化和行为的自我强化是一件艰难的事,但却是市场走向成熟所必须。

  中国股市,需要派现文化的形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