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入要确保用到刀刃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 03:5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姜素芬

  在今年的两会上,教育继续成为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今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投入: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初中学校改造计划,地方政府也要相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加大投入是对教育的最有力的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但是,这些资金能否用到刀刃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同样非常重要。

  首先,教育拨款的挪用、截流现象由来已久,始终未能根除。以广东的情况为例,2006年秋季,广东投入31亿元率先在农村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在不少地区资金被挪用,广东梅州部分教师的月收入仅270元。因此,必须加强对教育拨款的监管,确保教育资金分配到学校。同时,对挪用、截流资金的责任人进行严厉问责,以对这类违法违规行为构成强大威慑力。

  其次,资金能否用到教学上。学校最核心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是,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大兴土木,疯狂进行校园扩建,拖欠了大量银行贷款,依照相关财务规定,部分高校其实已经破产。如果这次中央拨付的巨额资金被挪用于基建,势必对学校扩建之风造成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教学资金短缺的状况无法得到缓解,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需要强调的是,近年来,学生尤其是我国高校学生的素质呈现出下降趋势,中科大常务副校长侯建国认为:“目前,国内大学教育高中化、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趋势已经出现。”学生素质的下降成为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中央加大财政对教育支持力度的同时,必须加强监管,使有限的资金真正被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而不是被挪用或浪费。同时,也应考虑出台相应的考核程序,对高校资金投入与产生的效益(比如:学生素质的提升等)进行评估,以作为下次资金分配的依据,促使高校真正以教学为重,回归其教书育人的本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