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话语权回归还在路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 12:04 经济参考报

  近期,随着大盘蓝筹的陆续回归,工商银行中国银行A股价格的联袂走高,以及中国人寿A股创出远远超出其H股股价的高溢价,市场上关于A股市场“话语权回归”的论调也开始越来越响亮。国际资本市场甚至惊呼:A股已经从H股和国外股市上拿回了定价权。

  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大家总是把A股称为H股的影子市场,现在许多大盘蓝筹公司的股价摆脱了H股股价的影响走出独立行情,甚至一举转变为H股追随A股。但是,不能据此就认为A股市场已经取得了所谓的定价权。现在说定价权的回归尚言之过早。

  A股市场初尝话语权

  “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2006年中国股市的融资超过了美国,市场规模有了明显的改善。中国股市不会机械地盲从式地跟随别的国家股市,我们会按照经济的晴雨表有自己股市的话语权,中国开始在尝试自己的话语权了。”国信证券综合研究所所长何诚颖向记者表示。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中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和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使得中国资本市场逐渐获得了对于中国的优质企业股票的定价权。2006年12月份中国内地股市脱离香港股市一度大幅调整的趋势独立上扬,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长盛同智优势成长混合型基金经理肖强表示,A股市场唯H股马首是瞻的格局将在未来有所改变,股票定价权的回归将是长期趋势。在长期牛市里,A股市场的价值底线不会再以美国、香港等市场为参照标准。

  提高业绩是硬道理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认为,资本市场的话语权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如果从由谁决定股价高低这个角度讲,我的观点是,最大的话语权就是上市公司的业绩。”

  业内人士指出,话语权是靠效率支撑的,而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所谓的话语权、定价权绝对不是谁主观上想说了算,就可以说了算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实际上是市场说了算。中国股市的话语权问题是同类市场间对上市公司、投资者、资金等进行资源分配的竞争;说到底是市场间的竞争。没有好的企业支撑,股市就危如累卵。现在恰逢中国股市由数量规模的融资性品种供给,向质量提升、数量并进的绩效性供给转型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市场主体的共同参与和营造是提高中国股市话语权的最根本保障之一。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向记者表示,关于话语权、定价权这个问题,千万不要讲求虚荣,不要一味追求自己说了算。毕竟,关键还是实力在说话。比如,将来如果国内市场发展得很规范了,也有可能由A股市场来决定在海外上市的那些中国公司股票的价格。

  左小蕾坦言,随心所欲的“定价”,对争取所谓话语权和定价权是非常不利的。更重要的是,没有正常的价值发现机制产生合理的市场价格,不会形成有真正权威的定价权。如今人寿H股价与A股价格的巨大差异就说明这一点。市场还需要加强合理定价能力的培养,承销商不能刻意引导新股上市价格大幅上涨。

  话语权回归言之尚早

  在国内A股市场话语权回归的问题上,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质疑:难道一些股票A股价格超越H股价格就意味着A股定价权开始全面回归?就意味着今后A股市场将影响其H股?甚至对在美国资本市场发行ADR的上市公司股价也产生影响?在他们看来,太早下这样一个结论是不妥当的。

  海通证券分析师张崎表示,A股市场和H股市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很难说定价权就完全属于哪个市场。中原证券研究所高级策略分析师张冬云则认为,未来大趋势肯定是定价权回归A股,但这是一个过程。随着更多大型国企回归A股市场,以及A股市场交易制度的日渐完善,定价权会逐渐回归A股。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