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市值管理前提在于企业能自我定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00:24 中国证券报

  北京中能兴业投资咨询公司 赵冰

  股权分置改革是完善中国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的完成和各类非流通股份逐渐获得流通权利,股票价格对于控股股东的意义再也不是一种纸面黄金,市值第一次真正成为连接企业所有者和公司管理层的纽带,股东价值最大化也第一次真正在机制上成为企业管理层努力的目标。同时,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转换以及股改后企业价值长期低估可能造成的并购压力等都使市值管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凸现在公司管理层面前。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资本市场已经从企业外部为其价值树立了一个显著的标杆,那就是市值。市值反映了所有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权价值的判断,是市场中无数的投资者本着各自不同的投资策略和对公司前景的预期而综合形成的结果,反映了市场对企业未来收益和风险的估计。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当前的普遍观点是通过更为高效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然而什么又是企业的真实价值呢?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绝对的企业真实价值,真实存在的只是市场上投资者对于企业价值的判断和企业内部对于自身价值的判断。因此,所谓市值管理其实就是对上述两种判断之间偏差的处理。

  在这个逻辑下,我们可以将市值管理分为两大方面。首先是由内而外的市值管理,即以企业内部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去引导投资者的价值判断。一般来说,企业内部拥有对自身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更为完全和准确的信息,这时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以及与投资者的充分沟通可以引导其估值水平趋于合理。其次是由外而内的市值管理,即通过外界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寻找企业价值的改善之道。股价作为一个多方面信息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汇聚了各种投资者对企业的认识和判断。通过对公司市值的跟踪以及与各类专业投资者的沟通通常可以促进企业更全面的自我认识,挖掘出潜在的企业价值改进手段。

  当然,要使上述市值管理真正具有实践操作性还必须具备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企业管理层和外界投资者必须拥有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沟通的平台,也就是说双方都必须使用可以被对方理解和认可的价值语言。由于专业投资者一般都具备企业估值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市值管理的主体又是企业,因此企业市值管理的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必须有能力按照科学的方法对自身的价值做出判断。

  企业要具有真正的市值管理能力,而不是仅限于一个花哨的概念,财务估值模型的运用是这其中的核心环节。这是一种在西方众多企业中早已广泛使用的用于市值管理、预算规划、财务分析等方面的通用工具,也广泛运用于各类专业投资者的估值分析中。它既不神秘莫测,也并非哪一方的独断专利,其核心思想就是在科学价值评价方法的指导下,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预算规划、资本运作等重要方面进行系统建模,使企业的管理层能清晰的了解企业的价值构成、历史经营的价值绩效、特定发展规划下的企业价值走向、重大经营举措所带来的价值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产生的具体动因等。

  企业通过财务估值模型既可以对自身的价值做出合理判断,同时也可以理解资本市场上企业估值水平背后的终极原因,找出二者差异的根源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合理科学的财务估值模型还可以使管理层对公司金融的认识从概念化上升到数字化,从分割化上升到系统化,所有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都可以在价值最大化原则下进行系统分析和统筹考虑,而在财务估值模型基础上进行的企业价值定期诊断,更可以使管理层及时发现价值创造中的各种不和谐因素,保证企业在健康的轨道上持续发展。

  总之,随着国内企业发展进程的演进以及资本市场对企业影响的增强,以公司金融理论为指导的、以财务估值模型为核心的、以企业市值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本市场格局将要形成。系统化、定量化的价值分析都将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走向深入的必由之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