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黛玉”出家的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00:24 中国证券报

  楚玉帆

  在嘈杂喧闹的阡陌红尘中,曼妙凄丽的脱俗故事总是格外让人心动,不仅因为绮梦或神话本身总是灵动与“完美”的,很多时候,恰是生存现实的滞涩、无奈,让人对臆想、信念、信仰之路的另一端充满了好奇或希冀。

  “活着,生存着,在岁月与尘世间行走、邂逅或寻找着”,如果说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现实宿命,无可回避的话,那么,又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它形而上的价值主题?陈晓旭此次的人生方向选择之所以惹人瞩目,可能恰是因为她在这两种价值依归之间的“急停急转”:她代言过一个梦幻般的文学童话人物(因为文化移情效应,这个文学符号实际上早已成为中国语境中的一个生命价值纬度),她是工业(产业)造梦时代“历史经典”式的“名人”和明星;而在成功的转型之后,她又成为商场弄潮儿(同样是这个时代时髦和标志性的“生存价值”体现):按理说,她可以怡然自得地顶负着这两顶冠冕,跟随它们的世俗逻辑、现实轨道漂流、运行下去,可是她没有……这是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世俗的逻辑远非世界的逻辑,生存的价值亦远非生命之价值。心灵和生命的方向与价值,可以被隐忍、被克制、被“驯导”、被工具化、被匠化和功利化,甚至被矫情和虚伪化,但它无法永远与其本质精髓背离下去,否则将是人性的灾难和世界的荒诞。如果说,与世俗的方向、价值妥协与“媾和”,是绝大多数人无奈的现实选择的话,那么,跟随世俗的逻辑与生存的价值“随波逐流”的我们,是否应该为一颗陈晓旭式心灵的“罗网突围”而微笑与祝福呢?

  当然,陈晓旭式的心灵与生命舞蹈并不一定适合每一颗疲累的尘世之心,但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一种信仰多元、价值自决、自践的可能;更可贵的是,有那么一颗颗心,没有盲从于世俗逻辑的物欲漂流。我们是否应为自己的“无悟”、无思、“无奈”而悚然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