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央行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 02:3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届时未实行差别政策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准备金率将达到10%。

  海通证券:

  虽然距离上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仅一个月,央行便宣布自2月25日起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至10%,但市场对这次调整并不感到意外,多家机构预计年内或将调整至11.5%的水平。当前居高不下的贸易顺差是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关统计显示,2007年1月份我国贸易顺差158.8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了67.3%。我们预计2007年央行有望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到年底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1.5%-12%。

  光大

证券

  我们之前已经反复强调:1)上调准备金率作为一种比较温和的紧缩政策,将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被反复运用,成为一种常规的调控手段。2)2006年12月末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4.78%,比11月末高2个百分点,比2005年末高0.5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0.5%的准备金率调整基本不对银行业绩产生任何直接影响。

  长江证券:

  可以看出,有关回笼流动性的政策显示了货币当局十分强烈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态度,可以预期央行仍将在公开市场继续采取措施回笼资金,此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只是成为常规性手段,对资金层面的影响将相对较小。我们认为今年央行累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幅度将会超出预期,达到3至4个百分点。

  对于

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压力,尽管流动性充裕是主要原因之一,但可以判断,此次调整准备金率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和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必高估。

  中金公司:

  银行普遍表示,将主要通过减少同业资产或者债券投资来应对准备金率的提高,不会影响全年的信贷增长计划。特别是大银行的存贷比处于较低水平,即使再上调1-2次准备金率也不会影响全年信贷计划的完成。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情况下,如果银行主要通过减少债券投资来改变生息资产配置,简单测算表明提高50个基点的准备金率对银行盈利的影响在0.5%以内,准备金率调整对银行盈利没有实质性影响。

  国泰君安:

  调整准备金率一般情形下是较少使用的、剧烈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但目前在外汇大规模持续流入、银行体系流动性急剧膨胀的现实背景下,准备金率的调整已成为央行的寻常工具。当然,最为重要的变化是,证券市场对于准备金率的调整已是“不以为然”:即使是债市,其影响也是与次俱减———2003年那次曾导致债市惨烈暴跌,而上次却已无负面反应;股市表现更是从小有负面反应转折到显著正面反应。

  联合证券:

  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回收流动性仍将成为今年央行的“常规性”措施,这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不会打击国内

资本市场

  各国应对全球流动性泛滥进行加息,如亚洲地区的印度和日本分别相继实施、欧盟和美联储加息预期正逐步提高,这些国际环境为我国动用利率工具提供空间;再加上国内对投资过热和通胀的治理,也为利率工具的使用提出要求。

  东方证券:

  1月份金融运行数据公布次日,央行就出台治理流动性的紧缩政策,说明央行对于紧缩货币供给的坚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自2006 年7月后成为央行调控流动性的常用手段,但如果银行信贷不能有效被抑制,我国货币经济体的流动性充裕局面不会改变。我们认为2007年央行可能继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至11%-12%区间。

  申银万国:

  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反映了流动性过剩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准备金率作为回收流动性的工具进一步常规化的特点。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将回收1600亿元人民币。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主要在于回笼过剩的流动性,在资金仍然充裕情况下,没有办法解决银行信贷投放过快问题,因此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情况下仍不能排除升息的可能。根据投资、信贷、物价的数据考虑,我们认为3、4月份仍将是升息的敏感期,其对市场的影响将大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平安证券: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存款准备金率水平达到10%,接近历史高点,我们认为央行此次调整的目的仍是针对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在选择时机上,一般春节后央行都有一个流动性收缩动作,而此次采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方式显然是为了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即不仅节后常规性的回收流动性,同时进一步锁定因1月份继续增加的贸易顺差带来的流动性增量,但此举对现有市场的存量资金影响有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