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还原货币政策工具的本来面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7日 10:1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评论员 李利明 《200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发布、《人民日报》刊登央行副行长吴晓灵署名文章、央行行长助理易纲就货币政策问题在线接受采访……短短一周之内,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应用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面对空前的流动性过剩和以股票、房地产为主的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很多人士都认为央行应该采取加息的手段来解决或者缓解这些问题。 我们以为,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无论加息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公开市场操作,都具有不同的用途和效果,加息并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工具。 从货币政策报告以及吴晓灵和易纲的文章来看,对于这些货币政策工具应该如何使用、用于解决什么问题,央行给出的信号已经十分明确。这个信号就是:要让货币政策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核心是要还原货币政策工具的本来面目——即其基本职能和用途。 在当前,流动性过剩和其衍生物——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成为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过去几个月来股票市场的狂飙突进,引发了央行将通过加息来抑制资产价格快速增长的预期。在很多人看来,既然证监会好不容易把股指推上去,不便于通过行政性的手段来“打压”股指,抑制股市泡沫的任务就应该落在央行的身上,而加息则是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主要手段。这种看法的潜台词是: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是央行的任务,应该采用货币政策手段来抑制。但在我们看来,抑制资产价格泡沫不应该是货币政策的目标。 其实,易纲接受采访时就特别强调,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保持币值的稳定。币值稳定对内就是反通胀、反通缩,对外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只是关注,也只能关注到这个程度。显然,央行不可能为了抑制资产价格的泡沫而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只是“关注”而已。 很多人之所以认为央行应该出手来抑制资产价格的泡沫,源于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基本职能不清楚。在央行频频使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之时,我们认为,应该从货币政策工具的基本职能和用途来认识央行的货币政策。 2月14日公布了今年1月份的CPI数据是2.2%,很多投行经济学家都认为加息将会缓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对于调整利率水平的作用进行了如下描述:有利于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有利于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地衡量风险;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是否调整利率,最核心的指标是看CPI数据,其他指标只能作为参考。 去年央行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1.5个百分点,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央行还会几次提高准备金率。传统的教科书中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会改变货币乘数,是一剂猛药,甚至在央行行长周小川三年前的讲话中,都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称为一剂苦药,是紧缩货币的非常手段。但是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情形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收缩流动性的一种常规手段。用吴晓灵的话讲,在市场流动性过多时,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没有较大的震动,因为收走的只是市场上多余的流动性。 为了缓解春节前市场上资金紧张的局面,2月12日央行宣布暂停当周央行票据发行。以发行央行票据为主要内容的公开市场操作,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样起到收缩流动性的作用。用吴晓灵的话讲,在收流动性的效果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两种工具的效果是一样的,但两者在价格上有区别。 只有明白了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不同用途和效果,才能根据宏观经济的状况来确定央行会使用何种工具进行调控。至于贷款投向不合理、资产价格出现泡沫、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等等所谓的宏观问题,有些需要通过“窗口指导”进行调控,有些需要通过信贷政策而非货币政策进行调控,有些则根本不是央行调控的目标和任务。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