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故事·高潮·泡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 03:3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张晓晖

  前不久,一位朋友神秘兮兮地给我看个稀罕物,据说是红豆木做的杯子,泡水能泡出紫杉醇,抗癌防癌。朋友告诉我,红豆木是严禁砍伐的,当地有人私自砍了一棵树,就被判了十五年。我对抗癌防癌不感兴趣,只要整天乐乐呵呵的,啥事儿不往心里去,就行了,撒手闭眼的时候,想想这辈子活得挺自在,就够本儿。

  感兴趣的是朋友讲的故事:因为一棵树判十五年,多少有点离谱儿。再怎么说,人比树值钱,砍树该罚,但一棵树就判十五年,那破坏香格里拉的,偷猎藏羚羊的,还不该枪毙吗?这个子虚乌有的故事,无非要表明红豆木的珍贵。红豆木也叫鸡翅木,是人们用来制作高档家具的优质木材。

  营销都是从讲故事开始的。过去的古玩店、当铺每天都要听别人讲,也给别人讲“如此这般”的故事:祖上是皇宫里的侍卫,因为救驾有功,皇上御赏汉血玉;或者是太医,因为替皇后娘娘保住了胎儿,所以御赏某字画。后来家门不幸而日渐中落,子孙不肖而生计窘迫,不得不变卖祖产,至今就剩下这件传家宝了,云云。

  所谓的汉血玉,可能是把寻常白玉烧热了,再塞到活羊肚子里,热血一激,殷红入玉,并非源于汉墓古尸天长日久的浸渍;字画可能是找人造的假画儿,然后埋在土里霉变,再弄上几个虫子眼儿,就大功告成了。揣上假玩意儿,再编个假故事,直奔琉璃厂而去。

  偶尔读

证券史,看看历史上的事儿,很诧异。从1929年金融大崩溃上溯到英国的南海事件,再到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人为什么变得那么疯狂?哪怕百分之一的理性都没有了,人的热情被灼烧成沸腾的蒸气,伴随着蒸气的是大量财富的蒸发。

  尤其是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一个洋葱头大小的郁金香球茎能够换一驾豪华马车再加上两匹上等的白马,在当时这大概相当于一辆劳斯莱斯吧。故事产生于幻想,幻想引来了狂热,等到最后,大家发现郁金香还不如一个洋葱头,洋葱头还能做西餐呢。而如许泡沫的始作俑者哪里去了?不知道,笔者以为有两种可能:一是赚了大钱后金蝉脱壳,正在哪个阴暗的角落里数钱;另一种可能是,被狂热的气氛迷惑了自己,也鬼使神差地跟着芸芸众生折腾去了,最后跟着完蛋。后一种可能多少有点匪夷所思,但也并非不可能发生。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死后到天堂,不幸的是,天堂里已经被魂灵们挤满了,他急中生智,喊了一嗓子“地狱里发现石油了!”一下子,天堂空了,魂灵们都奔地狱而去。没想到,他不仅没有趁机占个位子,反而掉头跟着魂灵们跑。上帝说,“你的目的达到了,为什么又往地狱跑?”他说,“这么多人往地狱跑,说不定真的发现石油了,我要去看看”……

  不管怎么说,郁金香带来的是千家万户的破产,是引发当时的金融动荡。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故事,所以宝贝总是上辈的,秘方一律是祖传的,所以卖酒的都爱说酒窖有多少年了,云云。

  故事创造行情,故事创造利润,因为故事创造梦想。但故事最终要讲完的,讲到高潮的时候,说书先生把醒木往桌上一拍,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于是有人端着盘子过来收钱了。

  市场里赔钱的并非都是糊涂人,虽然有人被故事迷惑,但很多人知道是在讲故事,只不过谁都相信自己能在故事讲完之前出局———只听故事不交钱。但为什么还是身陷彀中呢?秘密在于故事有高潮。

  小时候写作文,第一段要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但精彩的是高潮,高潮是最给人快乐的,有高潮的故事才精彩,但高潮来了的时候,也就快结束了。

  小时候看电影,好人坏人正在殊死搏斗,情势万分危急时,我们的大部队及时赶来了。观众都激动地鼓掌,高潮来了,电影就要结束了。

  听韩红的《青藏高原》,听的就是最后一句,“那就是青藏高原”,敢唱这歌的关键是最后一句唱得上去,不敢唱的也是因为最后一句上不去———最后一句最过瘾,是高潮。高潮一过,歌也就结束了。

  倒啤酒的时候很有趣,快倒满的时候,泡沫堆得很高,高潮了,泡沫出来了。

  股市和倒啤酒差不多,股价缓缓上涨,向下震荡,最后向上暴涨见顶,泡沫也出来了。没有最后几天的高潮和泡沫,就没有丰厚的利润。人们等的就是高潮泡沫,买的就是高潮泡沫,而被套住也是因为高潮泡沫。

  指数不上3000点,就可以认为市场没有泡沫,但局部泡沫还是不得了,比如整体上市一飞冲天,可是何时装入资产,装入什么资产,资产质量如何,会不会稀释利润,会不会影响企业长期发展和财务状况,无疑都是在猜黑匣子,反正股价暴涨了。换个角度想想,整体上市不也是扩容吗?不妨跟着做,但不能不警惕。

  为什么新股民容易赚钱呢?因为新股民往往入市晚,一入市就赶上股价最后的暴涨,赚钱真是容易!老股民可能都没耐心等到那一天,新股民一入市就抄上了,运气好得让老股民眼红。为什么新股民容易被深度套牢呢?一赚钱就觉得赚钱容易,跟捡钱差不多,一狂热,就找不着北了———光看见贼吃肉,可不见贼挨打,能不吃亏?

  高潮总是此起彼伏的,好比防寒服的高潮刚过去,风衣的高潮来了,等风衣的高潮过去,

连衣裙的高潮又来了,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就像股市,高潮结束的时候,认沽权证的高潮可能快来了。

  如果能及时在高潮离开,就越来越主动;如果总是在高潮进去,那就免不了“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关键是,听人讲故事不错,但高潮要自己判断。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