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信贷资金陆续进入股市 银行监管苦无良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3日 01:07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袁京力

  银行信贷资金陆续进入股市,曾是日本股市泡沫破灭的导火索,中国会否重蹈覆辙

  “现在有什么比炒股更赚钱?”深圳一家国有企业的证券投资部分析师碰见《财经时报》记者,兴奋地问出这样的问题。

  据他透露,他所在的公司投入到股市的资金已超过上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银行拆借而来。

  这只是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冰山一角。

  2006年下半年,在股指一路攀升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银行信贷资金悄然进入股市。银行的消费信贷客户和企业客户、甚至银行内部都成为了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通道。

  为此,中国银监会在2006年末曾下达通知,禁止任何企业和个人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但《财经时报》调查获悉,要想阻击信贷资金炒股,操作难度非常大。

  入市通道

  据民生银行一位不愿具名的信贷员透露,去年下半年以来,找他办理“同名转按揭”贷款和“循环贷”业务的客户不断增多。

  前者是通过把住房按揭从一家银行转移到另一家银行,以便让客户获取更大金额的贷款或更长还款期限;后者是通过重新评估达到追加贷款的目的。

  这些业务正在变成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通道。

  他举例说:“一位客户在一家银行获得50万元按揭,随着住房的升值,另一家银行提出60万元甚至更高按揭,由此,客户至少可多获取10万元投资于股市。”

  同时,银行内部员工“近水楼台先得月”。据总部在北京的一家基金公司负责银行系统销售的负责人透露,有一家国有银行的西部省份支行行长,就利用职权从银行获得了30万元资金认购股票型基金。

  此外,国有企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这家国有企业证券投资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奥妙:企业常把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构成的多笔资金放在同一账户,然后把信贷资金以自有资金的名义投入股市。

  背后推手

  银行信贷资金入市,并非客户的一厢情愿。在某种程度上,银行也是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一个“推手”。

  截至2006年11月,中国银行业的存贷差突破11万亿元,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已经严重过剩。

  上述民生银行的人士告诉记者,和往年第四季度拼命拉存款不同,去年第四季度,他们不用再为拉存款发愁了。

  在巨大的存贷差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为信贷资金寻找各种出口。而涨势如虹的股市无疑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一个驿站。

  此外,银行对优质大客户的青睐也方便了国有企业利用信贷资金炒股。上述民生银行人士表示,自宏观紧缩政策实施以来,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受到限制,这让他们更加注重对优质大型国有企业信贷业务的争夺,对这些企业的信贷也更宽松。

  监控难题

  2006年年末,银监会下发通知,禁止银行贷款给企业和个人进入股票市场。这被视为银监会打击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开始,有消息称,银监会将在春节后加大检查的力度。

  但要杜绝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将面临巨大挑战。

  广发行一位贷款管理员告诉《财经时报》,银行对于贷款去向每月一小检,每季一大检,但检查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在住房消费信贷领域,基本没有办法完全了解客户通过“同名转按揭”业务和“循环贷”业务获得的资金流向何处。

  即便是笔数较少的企业贷款,银行监管也苦无良策。

  招商银行一位负责人透露,在监控时,不排除检查敷衍了事的情况出现。他坦言:“企业一般将自有资金和银行资金混合在一个账户中,而哪笔钱进入股市,异常难查。”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