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大盘并不具备深幅调整的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 01:36 中国证券报

大盘并不具备深幅调整的动力

  

30日均线

  北京首放

  对于周三市场的暴跌,市场总体反应明显过激,一旦这种杀跌动力得到有效释放后,大盘将会重新回到相对平稳的运行轨道上来。事实上,从昨日盘中超过半数

股票上涨、30多家个股涨停的总体表现看,当前市场仍然蕴藏着较强的做多动能,总体强势格局仍然难以动摇。

  阶段性调整序幕已经拉开

  不过即使如此,大盘阶段性调整的序幕还是就此拉开,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本轮行情风向标的大盘蓝筹股群体已经进入全面修整阶段,从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为代表的金融股,到万科A保利地产为代表的地产股,再到中国石化宝钢股份为代表的石化、钢铁股,均出现了短期见顶回落迹象,最终决定市场进入全面的修整期。

  二是来自管理层对“泡沫”担心而采取的一系列调控,包括限制资金流入、融资融券以及股指期货延后推出等等,直接抑制了投资者继续大举做多的信心。

  三是来自市场内在调整的要求,截至目前,本轮行情自2006年初启动以来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成长股、价值股再到投机股、补涨股的一轮完整牛市上升行情,虽然当前市场仍有内在上升动力,但已经很难引领大盘继续出现明显的上攻。随着年报业绩的逐步披露,越来越多公司股价将逐渐迎来真正的考验,而调整通常也是该阶段最主要的特征。

  平稳应是调整期主基调

  大盘并不具备深幅调整的动力和基础。

  首先,从估值角度看,虽然当前关于市场“泡沫”的争论明显增大,但如果仔细分析,结论仍然比较乐观。以沪深300为例,按照2007年20%相对保守的增长预测,动态市盈率在22倍左右,并不存在明显高估,如果再考虑到宏观面继续向好、人民币升值、税改以及股指期货带来的套期保值等多重利好因素,部分品种仍有较大的吸引力,这在客观上坚定了机构投资者的持股信心。

  其次,随着基金等机构资金规模突破万亿,A股市场总体上已经逐渐演变成机构主导的市场,最终导致当前市场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从市场博弈角度看,当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市场预期依然良好、流动性泛滥格局短期难以有效解决的背景下,机构采取主动性减仓的风险可能远大于按兵不动。最终管理层的调控可能会降低机构资金的投资冲动,但导致其产生大幅减持操作的概率却是微乎其微。另外,从管理层角度看,虽然由于担心“泡沫”不希望股市暴涨,但同样也不希望暴跌,因此在股指经历了短期大幅振荡后,平稳将是调整期最主要的特征,而围绕个股进行的结构性分化或将成为市场主导。

  局部投资机会仍存在

  由于大盘蓝筹、金融、地产等领涨板块纷纷进入修整,市场热点将进入一段缺乏主流品种的相对匮乏期,但由于市场总体强势格局仍然难以动摇,一些具备主题投资特征的机会将逐步显现。从最近两日的市场热点分布看,部分参股券商股、网络传媒等科技股开始脱颖而出,海欣股份保定天鹅以及电广传媒上海梅林等纷纷涨停。显然,在当前市场主流热点陷入修整阶段时,那些具备主题投资机会的品种有望迎来全面上涨的契机。包括3G、航天军工、高成长小市值股,以及那些具备整体上市、优质资产注入的品种有望得到资金的追捧,值得关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