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气候恶化 发展中国家减排压力增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 03:34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冰川融化 资料图
大地干裂 资料图□本报记者 李雁争

  IPCC29日在巴黎举行会议,会后将发表一份评估全球气候变化的报告。有专家称,这份报告将肯定长期以来有关全球变暖的议论,并指出了更多的危险。

  美国能源基金会副主席、驻华首席代表杨富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表示,随着全球气候恶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即将发表的报告也将迫使有关方面寻找相应的对策。

  气候变暖将成外交大问题

  杨富强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中国家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上升为外交压力。《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08至2012年期间,批准该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需将它们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至比1990年低5%的水平。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京都体系的成员,但是暂时不受排放限制。

  由于中、印等亚洲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对能源的迫切需求,引发了一些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重视。

  英国政府日前公布一份700页的报告指出,现在情况远比制订《京都议定书》时的预期严重。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按目前速度增长,海平面升高引发的洪水可能使多达1亿人被迫离开家园,冰川消融可能导致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缺水,而干旱可能造成数千万的“气候难民”。今后两个世纪内,全球为此付出的成本将达GDP的5%-20%。

  博弈论的奠基人托马斯·谢林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对全人类而言,气候变暖可能是比恐怖主义更可怕的威胁。在21世纪,温室气体排放等将成为最大的外交问题。

  外界指责中国从中“受益”

  在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全球变暖的时候,中国在其中的“收益”也引起了一些机构的不满。

  在京都协定书的框架下,很多发达国家企业能接受的方案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的那些旨在降低污染物排放的项目提供资金,这些项目在发展中国家所需的投资比在发达国家要低。作为交换,发达国家企业将获得“排放配额”,从而可以继续排放温室气体。

  这种配额所具备的“可交易”的特性催生出了一个方兴未艾的“二氧化碳市场”。据世界银行估计,2006年前三个季度该市场的规模达到了215亿美元,较2005年全年高出了一倍。

  杨富强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该方式将降低整个世界的减排成本。当前不断扩大的成交量说明各国的需求旺盛,这证明该方式是成功的。

  但是一些机构持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很大的中国已经成了“排放配额”的最大供应方,企业和有关部门从中获益。他们担心,二氧化碳市场将诱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制造更大产量的制冷剂,进而产生更多的温室气体,然后减排,再将“排放配额”出售。这种被联合国称为“适得其反的措施”将带来更多的问题,因为制冷剂本身既会威胁臭氧层,还会加剧全球变暖。

  对此,我国专家认为,由于中国曾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对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做出了专项规划。国际机构的担心其实没有必要。

  有关部门应尽快做好应对

  杨富强认为,长期以来,由于美国吸引了国际舆论的注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减排压力。但是目前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

  今年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签署一项环保政令,要求加州加大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力度。他指出,“环保问题事关重大,加州不能看华盛顿政府的眼色行事,我们必须向前迈步,不能落后于他人。”施瓦辛格的做法已经带动了其他州长效仿。

  杨富强说,如果这些做法成为一种趋势,很快就会导致联邦层面的决策变化。实际上,布什在近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已经承认,能源安全与气候变暖息息相关,美国对石油的依赖对两方面都造成威胁。

  如果美国承担了减排义务后,发展中国家的压力必然会加大。杨富强建议,面对骤然增大的国际压力,中国有关部门应尽快做好应对准备。因为《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到期。

  今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将计划召开一次全球领导人紧急峰会,讨论为《京都议定书》确定后续机制的问题。BBC引用英国首相布莱尔的话表示,后续机制涉及的国家会更多、涵盖内容更广、要求也更严格。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