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开征燃油税该出手时就出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 00:26 中国证券报

  ■观潮

  吴学安

  国家发改委日前终于全线下调了国内汽油价格。尽管前段时间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连续大幅下跌,国际油价创下19个月以来的新低,但国内油价却一直是岿然不动,此次,国内油价虽说只是“临时性”的“微调”,但久违了的油价下调,对于消费者来说仍不啻为“利好”消息,也让消费者看到了国内实行“费改税”开征燃油税的一抹曙光。

  此前,国家发改委称正在研究天然气价格政策及天然气利用政策,将有计划地提高天然气的价格,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同时,准备择机开征燃油税。这样一则涨价消息在民间自然引起一片抱怨之声,媒体上也多是批评性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对天然气涨价用的词是“计划”,而对开征燃油税,用的词则是“择机”。明眼人都知道,所谓“计划”是一定要发生的,且时间不会久远;而“择机”何时会发生,只有天知道了。就说这个燃油税,“择机”择了好几年,至今仍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早在2004年初,国税总局的领导就曾向媒体透露,取消养路费、开征

燃油税已经进入审批程序之中,一旦时机成熟将适时开征燃油税。曾经一触即发而后又无声无息的以燃油税取代养路费的“费改税”,似乎近在眼前。但随后又一次次成为泡影。对此,有关人士曾表示,燃油税之所以迟迟难以开征,主要是因为受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影响,当油价处于一个较为合适的价位时就会开征燃油税。现在,国际油价已从高位连续下跌,可谓是开征燃油税的极佳时机,但主管部门仍然唯唯诺诺,可见其仍缺乏足够的勇气。

  从长远看,资源性产品仍处于价格上升通道,油价上涨虽然从长期来说,对

中国经济有利,但在短期内,则毫无疑问对普通民众的生活不利,尤其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弱势群体的生活成本。而开征燃油税,则对消费者大有裨益。开征燃油税将会对国内汽车工业、公路建设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运用价格杠杆,利用税收手段进行调节,不啻为节约
能源
的有效之举。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燃油税对于节约燃油有着明显的作用。譬如,一些老旧车辆由于油耗较高,所交的燃油税必然要高,这将对今后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提出新的课题,促使汽车业更多地利用电喷和柴油技术,更多地采用轻型材料和节能技术,从而有利于节约石油资源和减少污染,能够进一步促进汽车业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

  回顾这些年来,开征燃油税实行“费改税”方案一改再改,时至今日这一改革措施仍未实施,这除了受国际高油价影响外,燃油税迟迟未能出台还有其他原因,如费改税论证不够充分,预期效果能否达到仍需进一步论证等,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决策层,足见国家对于取消养路费,开征燃油税是小心翼翼,谨之又谨的。

  为什么对普通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的政策总是会先执行,比如资源性产品涨价等;而对普通群众生活和国计民生有好处的政策总是要延后执行,甚至一拖再拖呢?原因主要在于,普通民众既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决策权,只能是沉默的羔羊,而开征燃油税势必将触动某些部门利益的“奶酪”,必然会遭到利益集团的抵制。燃油税之所以屡遭流产而难以出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国际油价波动之外,主要涉及到各种利益格局的磨合和调整。假如政府能先克服部门利益的羁绊,开征燃油税,让利于民,然后再提与国际接轨,恐怕资源性产品涨价的动议,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怨声载道了!

  虽说,这次国家发改委下调汽油零售价格微不足道,事实上,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汽车用油如果加上养路费,已经高于多数国家的油价。目前,国内石油购销都掌控在垄断企业手中,成本核算或许永远是一笔“糊涂账”。但国家赋予垄断企业公共产品的经营权,垄断国企理应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不偏执于企业的利益,在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寻找和谐,而不能简单地奉行利益至上。新年伊始,先有铁老大春运价格不上浮的表态,后有只涨不跌的国内油价下调的跟进。接踵而来的“利好”消息,让国人有了更多的期待。在国际油价低位徘徊的背景下,此时开征燃油税显然是一个绝好时机。决策层理应痛下决心,抛弃私心杂念,该出手时就出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