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忠言:过热主要是少数超大盘股 别棒杀整个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7日 08:22 金融投资报

  华东师大 李志林(忠言)博士

  最近,媒体上关于股市过热的评论多了起来,关于“泡沫”的争论十分激烈,尤其是对国企进股市要加强监管,引发了市场连续两天100多点的暴跌。我认为,对认为股市“过热”的一些依据,需要作具体分析。

  一是“股指涨幅过大”。确实,去年上证综指从1161—2675点,涨幅达130%,列世界第二。,但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此前中国股市在经济高增长背景下却持续了五年熊市,本身就不正常。第二,当2003年国际股市开始牛市时,中国股市仍陷入熊市中两年,所以才有2006年报复性补涨。第三,沪市900多只股票股改除权首日,普遍下跌20-30%,却不计入指数,掩盖了指数下跌。第四,新股上市首日计指数,以及工行、中行流通股以1∶49和1∶59的杠杆效应吞吃指数,十大指标股也至少虚涨626点。第五,在06年下半年的“二八现象”中,大盘股涨幅均在1倍以上,造成指数虚高。指数虚高是管理层造成的,而不能将责任推给市场。

  二是“30多倍市盈率泡沫过多”。这个结论也存在误区。第一,拿香港恒生指数34个样本股和美国道琼斯指数30个样本股18倍市盈率,与中国股市所有

股票30多倍的加权平均市盈率作异类比较。第二,是以上市公司05年的业绩作为市盈率计算基准。正确的应是以06年业绩作基准。第三,即使批评30多倍平均市盈率泡沫大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这种泡沫也是管理层造成的,怎么能对一二级市场采取双重评判标准呢?

  三是“垃圾股鸡犬升天”。元旦后,去年被打压了大半年的八成中小盘股确实有不小的涨幅,日K线走得确实比较高,但是,看一下周线和月线,就发现它们还处在历史底部,而广大中小投资者离解套还差得远。

  四是担心“居民银行储蓄大搬家,全民炒股。”2006年,工行、中行顺利上市,不良资产比率下降,资本充足率提高,一举解决了银行问题;保险公司分别控股工行和中行24%以上的股权,也是大赢家;中央汇金公司因参股工行中行,以发行价计就净赚1万亿元;社保基金收益率达到29%,其中50%来自股市,百姓养命钱分享了股市上涨;基金净赚了1258亿元,券商在连续几年全行业亏损之后也一举翻身,赢了180亿元,QFII市值更是涨了三倍;

财政部印花税收入达179亿;上市公司直接融资超过2000亿元,列全球这首。凡此足见赚钱效应导致股市“人民战争”的威力。两年前社会流行“远离毒品,远离股市”口号,管理层还在为股市低迷而忧心忡忡,而今在仅有几千万股民情况下,就担心“全民炒股”,岂不是重蹈“叶公好龙”的覆辙?

  总之,在我看来,如果要说“过热”和“泡沫”,也主要在少数超大盘股上,管理部门可以对局部过热予以调节,但不宜以行政手段,强力对整个市场棒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