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三千关前费思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7日 03:1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元一

  没有惊心动魄的鏖战,没有刀光交加的撕杀,乘着彪悍强劲的“千亿”战车,不知不觉我们来到“3000”关前。是迈步前行,还是折戟沉沙?

  千亿级的日成交金额,触手可及的3000点,一两个月股价就翻番的鲜活实例……这一切的一切,就像西方神话故事中的梦幻场景。面对这种空前的大局面,面对这些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观点争论与看法分歧往往接踵而来。目前困扰市场的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估值,具体表现为整体市盈率高低之争,指数高低之争以及对某些大蓝筹股价看法的多空分歧。二是千亿级的巨量成交,是否意味着大资金在出货撤离,是否意味着行情进入顶部区进而预示牛市的终结。

  可以说,这是目前投资人的心头大患。但这也是世界上最

无厘头,最难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根本没有令人信服的标准答案。

  以市盈率为例,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有股市以来,我们就一直面对着各种大相径庭的预测而不知所从。实际上,即使在成熟如美国等被我们敬仰的发达市场,不同的分析师之间,不同的投资银行之间,就同一

股票价值评估而得出差异巨大结论的事也屡见不鲜。而那些用百万年薪供养起来的大牌分析师的判断,与市场实际相距以道里计的事情也不绝于耳。至于对大盘指数走势的分析与预测,不靠谱的事就更多了。这提示我们,影响市场走势的因素非常复杂,在现有的技术与智力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做出精准的分析。经济学中对此有一个经典描述,即对股市走势的预测,百分之五十的经济学家认为短期可以预测,而长期不可预测;另外百分之五十认为短期不可预测,而长期可预测。因此,就估值而言,我们能做的就是可以得出一些原则性的认识,譬如估值是一种主观判断,依当时当地情况而定;由于偏好、信息、学识以及风险承受力等不同,个人之间的估值也不一样;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制度、市场结构、投资渠道等差异,不同国家、不同市场的估值也会有差异。就此而言,用一个市场的市盈率来评判另一个市场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用美国股市或香港股市的估值水平来框定中国股市几近无稽之谈。作为泊来品的股市,在历史不长、法规缺漏、监管不严、投资人不成熟的条件下,在咿呀学语之时依葫芦画瓢,亦步亦趋,也许是“理性”选择。但在时过境迁的今日,我们还念念不忘那些陈腐的教条,就有点匪夷所思。

  再来看看成交量。目前千亿级的巨量确实不同寻常,面对这突兀的景象,颇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但是,若与股市所处背景的变化一起考察,找一些参照系,也许会有助于我们找到答案。我们对照一下几组数据并以1996年-2006年为对照时间点,十年间,开户数从2300万户增加到7700万户,居民储蓄存款从38500亿元上升到161500亿元,GDP从7.1万亿元增加到接近20万亿元,机构资金从1996年的充其量以百亿元计到2006年底的以万亿元计(基金净值超过8000亿元,QFII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保守估计另有1000亿元其他机构资金)。由此可以看出,我们面对的市场早已今非昔比,按有关参数测算,1000亿元的成交量并不为奇。按照过去的经验,即日成交金额占总流通市值8-10%有可能形成头部的话,那么,现今条件下的见顶日成交金额,应该可达2500亿元至3000亿元水平。

  股市非常复杂,股市非常敏感,投资人往往又斤斤计较。如此,困惑与烦恼也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了。难怪几百年的股市,只成就了巴菲特等少数几个寥若晨星的投资大师。这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新浪财经、《财经时报》联合调查
 
1、2007年上证指数最高点将超过:
3000
3500
4000
5000
6000以上

2、10年后(2016年底),指数将达到:
4000以下
4000-6000
6000-8000
8000-10000
10000以上

3、本轮行情将持续多久?
即将结束
半年
一年
两年
三年
五年
八年
十年
15年
30年

4、中国股市本轮牛市的最主要原因是:
全球和国内的流动性过剩
宏微观经济向好
管理层对证券市场监管和制度改革取得成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