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打通A股和H股寄望CDR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13:06 《财经》杂志网络版

  在中国资本账户管制的现状下,CDR被寄予打通A股和H股两个市场的希望

  本刊特派记者 陈慧颖 发自香港

  近来,两地市场纷纷传出对“中国存托凭证”(China depositary receipt,CDR)的议论之声。

  1月15日,“十一五”规划与香港发展经济高峰会向香港特首曾荫权提交专项报告,在207项行动建议中,便有一项是建议引入金融产品“托管证明书”,“使在内地交易的‘托管证明书’与在香港交易的原本金融产品的价格趋于一致。”

  此中的“托管证明书”便是已经被讨论经年的CDR。翌日,香港媒体均对CDR进行着重报道,这可说是CDR近期来最为高调的一次亮相。

  CDR是ADR的概念演化而来。存托凭证(DR,即depositary receipt)诞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系指国外企业在美国发行

股票时,将股票存入一家托管银行,并由后者向美国公众发行同等数量的存托凭证;这种存托凭证可在市场上自由交易。

  在中国资本账户管制的现状之下,CDR这一金融产品,需要绕过资本账户管制的障碍,亦被寄予了打通A股和H股两个市场的希望。

  实际上,CDR概念早在世纪之交已经被提出。当时,高科技泡沫破灭,全球股市疲软,唯独A股市场牛市当道。一些红筹公司急于寻找融资渠道,希望能借CDR曲线回归内地融资。

  时至今日,随着两地上市政策的确立,回归A股市场已经成为一些只在海外挂牌的公司的“必修课”,但红筹公司仍然面临回归无门的窘境。另一些H股公司虽然已经两地挂牌,但价格差异可谓“悬殊”。

  监管机构也开始了对CDR的探讨。2006年以来,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便力推CDR产品。今年年初,任志刚在公开场合表示:“应该将香港和内地的金融市场在某一种金融工具方面打通。打通后,就不存在内地市场影响香港市场,或者香港市场影响内地市场。大家变成一个大的市场,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近日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方星海也公开表达了对打通A+H股的支持,其方案略有不同,主要包括以下要点:

  其一,转托管套利仅限于指定的机构投资者,允许其在两边市场开户;

  其二,指定若干家券商从事此项业务,以便于外汇管理和其他管理;

  其三,选择几家中型的在两地上市的公司(比如招商银行)进行试点;

  其四,在外汇管理方面:给内地的上述指定机构投资者一个QDII额度,让其从事此项业务(也可用于其它用途);给境外的上述机构投资者一个QFII额度,使其从事此项业务。

  总之,将有关外汇的事项纳入QFII和QDII的范畴内管理,可便于此事的推出和运行(详见《财经》网络版)。

  2006年,中国贸易顺差增长74%,达到创纪录的1774.7亿美元,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内地股市红火异常,监管层也开始担心其中的泡沫成分。在此宏观环境下,监管当局以打通资本市场的实验性方式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亦不无动力。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寻求发行CDR的主体仍为红筹公司,一级市场对CDR产品需求也有限;而目前一些公司A股的价格偏高,主要是受A股供求关系的影响,随着A股上市公司的增加,价格差距问题可在相当程度上得到解决。

  亦有内地监管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由于CDR产品涉及交易、监管、外汇等多个方面,目前CDR仍然停留在讨论阶段。-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财经》杂志网站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