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新华时评:农村金融“贫血症”该好好治治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10:33 中国证券网

  在北方一个粮食主产区的农村,由于手续复杂,资质审查严,村民徐奎曾多年没有贷到购买农资、种子、化肥所需的资金了,他抱怨说:“听说城里人买房买车都能贷款,咱农民维持生计为啥就贷不着钱呢?”

  眼下又快到备耕季节了,农民手中余钱不多,农资市场价格又难琢磨,对于有的农民来说,贷不到款可能意味着连地都种不上。农民贷款需求强烈,本应服务于农村的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却严重“失血”, 非但不能支农,反而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甚至农民简单再生产的瓶颈。由于贷款难,不少农民只好高息在民间借款。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来自一些省银监部门的调查显示,一段时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长缓慢,网点及服务功能在农村逐渐萎缩。记者在北方一个产粮大县采访时发现,有的镇上的银行撤掉了,只留下一个储蓄所,后来连储蓄所也撤掉了。

  农村金融“供血不足”,同多数金融机构受到沉重的包袱和市场风险所限,不敢在农村开展业务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支农主要金融力量的农村信用社资金力量薄弱,“独木”难以承受支农之重。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地方县域金融机构存贷差居高不下,县域内大量存款流出本区域,主要方式包括国有

商业银行系统内资金上存,或通过
邮政
储蓄划走。资金上存后,商业银行对贷款有选择,使从县域内吸收的资金有时无法回流到本区域,反而转移到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资金短缺状况雪上加霜。

  本该“支农”的金融变成“制农”,这不能不与地方政策调控者与管理者的缺位有关。有的干部坦言,地方政府对金融投入工业项目的要求更强烈,这些项目可以增加地方税收,而农村连农业税都免了,谁愿意把资金投向那里?一边雪中缺炭,一边却锦上添花。市场指挥棒、政绩指挥棒带来的市场与政府“双重失灵”,使本该为“三农”服务的资金在“嫌贫爱富”、“重城轻农”的导向下,离农民越来越远。

  刚刚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将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城乡金融布局,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这些审时度势的决策,将对新农村建设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农村金融的“贫血症”,到了该好好“医治”一下的时候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