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牛市情结与熊市心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 03:34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桂浩明

  现在这个时候恐怕没有人会认为股市不是处于牛市之中,大盘屡创新高的事实也促使不少市场分析人士不断地调高对年度点位的预测。但是,从盘面所反映的市场心态来看,又确实有不少投资者依然受着熊市的影响。就说最近吧,自进入2007年以来,股市曾经出现过为时约两个星期的高位震荡,当时就有一些投资者不堪股指的上下波动,以至于感到无法适应而离开市场。到了本周一,大盘突破盘局强势上攻,又有人因为成交创出天量而深感担忧。至于到了周二,股指在冲高后一度出现了较大的回落,更有人惊呼“暴跌开始了”。显然,虽然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都有着浓厚的牛市情结,但确实不可否认熊市心态在当前还是有它的市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十分矛盾的现象呢?这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首先,应该说同人们的习惯思维有关。中国股市已经运行了十几年,但是长期以来它都是处于深层次矛盾的制约之下,市场本身不健全,存在大量的缺陷,从而缺乏长期投资的价值。也因为这样,导致了人们在股市操作上倾向于做短线、热衷于获取短差。这种操作思路,在过去应该说是有效的,它使得人们在不太好的市场环境下得以自保,免于被熊市“吞噬”。但是,面对时下的股市行情,如果还是按照这样的习惯进行操作,那么自然就不合拍了。特别是在股市一路上涨的过程中,很多人由于频繁短线操作而不断地被轧空。在这样的心态下,如果股市出现了高位震荡,自然会以为头部到了。今年以来,人们确实听到了太多的这种声音。

  其次,也应该看到对于本轮股市的上涨行情,市场的分析与阐述一般还是比较多地从流动性过剩(也就是资金供应充分)这个角度来进行,至于对因为制度性变革以及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所产生的作用,不是说没有被提到,但相对来说比较少一点。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得人们更多地从资金推动角度来理解股市的上涨。而经验告诉大家,如果仅仅是靠资金推动,是不可能支撑真正意义上的大牛市的。原因很简单,光有资金的因素,股价高了也就失去了吸引力,行情自然结束。而如果还有其它因素,而且这些因素还在不断地发挥着作用,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无需否认,流动性过剩的确是导致股市上涨的一大因素,但是这种状况不是去年才出现的,在股指翻了一番之后大盘还能够上涨,人们应该以更宽广的视野来探讨。否则,就无法理解股市上涨的原动力,操作必然就受制于熊市思维,没有长线操作、坚持看高一线的勇气。

  第三个原因是与市场热点的变化有关。去年以来,市场一度是以股改股为重点,这个时候大部分

股票都能够有所上涨。但从5月份以后,先是围绕有色金属、航天军工这样的题材股做文章,后热点又集中在大市值股票上。那时,在盘面上的表现是典型的“二八现象”。一些舆论又对此作了很多的渲染,以至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现在的牛市是结构性的,只有少部分股票才能够上涨。但到了2007年,这种状况又一次出现了变化,客观上人们看到的是一种“八二现象”。这种现象是否合理呢?它出现的依据是什么?显然对这些问题市场还是有疑虑的,既然缺乏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那么有人就会用过去的分析方法,把股指在相对高位时出现的个股普涨,特别是弱势股的补涨行情,看作是大盘见顶的信号。这种思考方法看似有理,可是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脱离了市场实际。其实,只要仔细看看现在那些补涨股票的市盈率就知道,由于它们业绩的提升,实际上即便与一些大市值股票相比,在估值上并不见得有多高。

  应该说,市场上多空分歧是永远存在的,否则也就没有股市了。但是,市场上牛市情结与熊市心态共存,而且这种矛盾往往还体现在同一个投资者身上,这就值得研究。从以上的简单分析来看,主要问题恐怕还是出在对市场的变化认识不足、对行情的特点缺乏深入分析上。既然这样,人们就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因为只有对市场有了准确的认识,用正确的思路来指导操作,才能真正分享到牛市的成果。

  (作者系申银万国

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