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尚福林的2006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3日 09:51 新京报

  2006年,尚福林“操刀”股改医治股市多年顽疾,股市迎来史无前例“大牛市”

  

尚福林的2006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尚福林。图/CFP

  ■尚福林简介

  1951年11月出生,汉族,山东济南人,金融学博士。

  现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1994年9月起任中国

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副行长、党委委员,分管货币政策、支付清算、国库和金融统计工作;

  2000年2月,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党委书记;

  2002年12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尚福林还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1997年至2000年、2002年至今)。

  2002年11月,尚福林在中共中央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2006股市大事记

  ●1月5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办法》实施股权激励。同时,五部委联合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

  ●1月12日深交所发布《中小企业板投资者权益保护指引》,从五个方面提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

  ●2月27日完成股改和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总数已达628家,占两市总市值的比例已超过50%,顺利完成了市场人士此前预期的在2月底实现市值过半的目标。

  ●3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和新版《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

  ●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同时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负责人就股改周年发表了讲话,当天大盘大涨23.49点,报收1440点。

  ●5月1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实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这标志着“新老划断”全面启动。

  ●6月8日沪深股市单边暴跌,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跌幅分别为5.33%和4.64%,均创下2002年1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纪录。

  ●7月5日国内资本市场的“航母”级公司———中国银行(3.72,0.09,2.48%)正式登陆A股市场。

  ●8月24日宝钢权证以暴跌85.78%完成最后一天的交易。

  ●9月18日受A、B股并轨传闻的影响,沪深B股暴涨。

  ●10月27日工商银行(4.08,0.21,5.43%)A股H股分别在上海、香港两地挂牌上市。

  ●11月底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包括沪、深、港三家交易所)的融资总额达45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12月29日两市共有1269家公司完成了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市值占比为97%,股改工作基本完成。

  1月20日,尚福林当选CCTV2006十大经济年度人物。的确,对于尚福林来说,2006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就是在这一年,这位中国证券市场第五任证监会主席,终于在他上任的第四个年头里,治愈了积累15年的股市沉疴———股权分置,为中国股市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中国股市也因此迎来了久违的“大牛市”。

  “2006年是资本市场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我国资本市场将面临一系列重大突破。”2006年1月16日,尚福林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曾意味深长地表示。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系列的突破,这些突破的背后,无不显示出以尚福林为代表的证监会的铁腕威力。

  善于合作造就股改“统一战线”

  “谦和、诚恳,善于合作……”这可能是接触过尚福林的人用来描述他的最多的字眼,这些看起来似乎与“铁腕”无关。

  证监会改革发展研究小组成员之一、股份制改革专家刘纪鹏回忆说,尚福林不善与人争论,每次与专家谈话,总是寻找和对方的共同点。另外,在股改这场持久战中,他每逢重大战役都得到了上面的支持,充分调动各方的力量和积极性;在出台一项管理规则之前,也必先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哪怕是尖锐的批评。

  “他从不自以为是。”在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振宁的印象中,尚福林不仅善于倾听专家的意见,而且善于总结各个时期市场上的意见,包括基金经理和券商。

  刘纪鹏介绍,在股改政策推出之前,领导层中对于送股是否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存在一些质疑。尚福林就此专门组织专家布置了《股改中的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调研项目,用大量的数据、事实来打消领导的顾虑。

  股权分置历来被认为是中国股市最大的地雷,当时市场上流传的说法是“不搞股改是等死,搞了股改是找死”。起初为了方便而实行的股权分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越来越明显: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利益不一致,大股东毫不关心流通股东的利益,各种侵占和剥削流通股东的恶劣行为层出不穷。

  证监会在2005年4月启动了股改试点,但股改真正进入“深水区”却是在2006年。

  到2006年4月,沪深两市共有489家公司未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问题要争取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解决,时间紧迫。同时,余下的这489家公司中,不少为业绩不佳、非流通股比例低、历史方面等问题较重的“困难户”,其股改的推进显然存在更大的困难。

  “股改已进入攻坚阶段,任务非常艰巨。应适当加快改革进程,争取尽可能多的公司在年内完成改革。”尚福林在2006年4月24日召开的证券监管系统进一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工作视频会议上对此表示。

  随后交易所连续发布新的股改备忘录,针对特殊公司、A+B公司、A+H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意见陆续出台,股权分置改革得以继续稳步推进。

  “股改之所以难搞,就是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证监会单靠自己就能完成的。”股市评论人、《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水皮对此表示,“而尚福林恰恰具有这种整合能力,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了一个包括各部委、公司、投资者、专家等各方力量在内的‘统一战线’,打赢了这场股改的战役。”截至2006年12月29日,沪深两市共有1269家公司完成了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市值占比为97%,股改工作基本完成。股改的顺利推行,奠定了2006年大盘从年初涨到年尾的基石。

  外柔内刚确立股改方向

  “外柔内刚是对尚福林性格最好的概括。”刘纪鹏说,“他外表虽然看起来随和、平易近人,但内心却非常的刚强。”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意味着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

  自从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市场内外对于股改始终有不同的声音。

  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一度跌破千点。中国股市面临着最艰难的时刻。上海金信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康说:“当时许多人甚至认为股市会崩盘。”当时的普遍看法认为,股价一路下跌说明市场对管理层为股权分置确立的解决模式认同度偏低。

  但尚福林没有动摇,他将第二批股改公司的名单增加到了41家,而第一批试点公司仅为4家。“这种数量上的成倍增长显示了他的决心。”李振宁说。

  2005年5月15日,此前一贯低调的尚福林曾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直接回应市场对股改路径选择和时机把握的质疑。专访中,尚福林强调,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开弓没有回头箭”,这篇专访令外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这句成语和尚福林本人直接相关联。

  有一件事让刘纪鹏印象深刻。2005年5月23日,中华企业股份制咨询公司总裁管维立在《中国股市的荒唐一幕———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又称《三万言书》)中尖锐指出,股改是在错误的时间发动了一场错误的试验。这一次,一向不善与人争论的尚福林表现出了少有的强硬,他立刻召集专家写文章予以还击。“文章也可以写得长一点嘛。”他说,但尚福林也强调,要注意文章的分寸,避免过激言辞。

  铁腕“治市”才有效率

  “我也是平民出身,想为老百姓做点事,到证监会也是想做点事。”初任证监会主席之际,尚福林曾对一位市场人士说。早在央行担任货币政策司司长的时候,尚福林跟随当时的副总理朱镕基处理“三角债”,尚的铁腕和效率就被朱镕基发现并深得赏识,夸赞他是“飞来的尚福林”。

  这位为人谦和的证监会主席,在治理起股市来毫不手软。2006年是证监会出台政策和管理办法最多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发布了20多部证券管理办法和管理规则。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从立法上加重了对操纵证券和期货市场犯罪的刑罚,”水皮说,“将股市治理纳入司法领域,可见证监会对此是下了决心,并做了很多努力的。”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即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刑法增加了对上市公司不按规定披露信息的责任以及高管违背对公司的忠诚义务的刑事处罚,同时加大了对操纵市场行为的处罚力度,将刑期由原来的最高5年增加到10年。

  2006年既是“股改年”又是“清欠年”,早在2001年,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问题就浮出水面。尚福林认为清欠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还钱,这项工作是对证券市场正本清源。2006年2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召开上市公司监管工作会议,会上强调,年内必须解决上市公司资金占用问题,并坚决遏制“前清后欠”问题的产生。10月13日,证监会再亮80天清欠大限黄牌,逾期不清公司责任人将吃官司。11月10日,八部委联合发文,要求确保清欠按时完成。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两市共有380家上市公司完成了清欠工作,22家上市公司部分完成清欠工作,合计清欠金额335.68亿元,占所需清偿资金总额的70%;同时,两市共有8家上市公司以股抵债或以资抵债方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进入清欠程序,金额合计23.71亿元。而对于2006年底仍未解决资金违规占用问题的17家上市公司,证监会上市公司部负责人表示要“严厉处罚、一追到底!”

  低调源自谨慎

  2002年12月27日,尚福林接替周小川出任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他的上任几乎没有任何张扬,非常低调,尽管这个职位本身很受关注,但他似乎还是有意识地减少自己被曝光的可能。”证监会的一位官员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

  据一位记者回忆,2003年的3月5日正值“两会”,会后很多官员都遭到了记者们的“围追堵截”,但并没有太多的记者去采访尚福林,原因是很多记者根本不认识他。

  此后一直到2004年年初“国九条”出炉之前,尚福林不仅保持着出人意料的低调,而且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只是在2003年11月将发审委委员由之前的80人减少到25人,并且取消了身份保密的规定。

  但这种低调的作风,不仅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反而让外界有了很多误解,尚福林甚至被嘲讽为“无为而治”。

  然而,按兵不动只是表面现象。2003年1月份,证监会规划委全流通改制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的李振宁第一次见到尚福林。两个人约在一家饭店见面,军人出身的尚福林来得很准时,甚至比安排两人见面的工作人员来得还早,这场谈话长达4个多小时。

  “我当时的第一印象就是觉得这是一个做实事的人!”李振宁说,“他人很随和,没有官架子,包括后来听取其他专家的意见时很有耐心,即使是反对他意见的声音也能认真听取。”后来,李振宁成了股改智囊团的成员。

  李振宁认为,尚福林的务实体现在尊重国情上,在制定股改方案的初期,一些来自国外的学者认为这种方案损害了大股东利益,违反了国际上通行的商业原则。但尚福林则认为,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股改不能只以大股东利益为主,而要充分考虑中小股东的利益。

  “他是一个办事稳重,出手必胜的人,我认为他的低调源自他的谨慎。”刘纪鹏说。

  在李振宁的记忆中,在“国九条”出台前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尚福林组织了多次专家和学者的座谈会,而在他办公室里的小型讨论更是不计其数。“他这个人做事不讲则已,只要讲了就一定要做到,因此他轻易不在公众面前开口说话。”李振宁说。

  然而,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反应,却同尚福林的低调形成鲜明的对比。

  截至2006年底,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434家,总市值90599亿元,股票市值与GDP的比率由股权分置改革前的17.7%提高到目前的44%。上市公司全年分红约850亿元,投资回报能力提升。2006年沪深两市日均成交382亿元,A股筹资2432亿元,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与此同时,期货市场交易活跃,全年成交21万亿元,同比增长56%.在1月20日-21日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尚福林指出,随着以股权分置改革为重点的基础性制度建设深入开展,资本市场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当前,必须对市场形势有清醒的判断,不断深化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认识,在扎实做好基础性建设、巩固和发展好已有工作成果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各项改革发展工作。

  本报记者李媚玲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