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摩根大通肖伟忠:公司并购是争夺控制权的手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18:30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由《大众证券报》和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大众证券杯”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公信力TOP10调查颁奖活动,暨2007中国资本市场走向高层论坛于2007年1月20日在南京维景国际酒店举行,意在推动上市公司的价值发现和诚信建设,在资本市场引起高度关注,新浪财经对此次盛会进行了独家网络直播,以下为摩根大通前中国区主管肖伟忠现场发表的精彩观点:

  肖伟忠:各位来宾下午好。刚才听了很多位演讲者为中国证券市场及经济做了精辟的介绍, 深有启发。他们讲的很多东西都是很深入而且很严谨的,我讲的比较轻松一些。以前各位嘉宾演讲都是介绍中国市场,对中国市场相当了解。我恰恰相反,我很多经验都是在美国得到的,对中国的了解相对少一些。

  我今天题目是“公司并购是企业争夺控制权的市场手段”,主要讲一下美国并购市场的历史,另外讲一下国外兼并市场对中国全流通市场的启示,启示我将稍微介绍一下。大家知道中国的市场中国的法律政策跟美国截然不同,你们对中国的法律政策比较了解,所以我这里讲的很多东西需要你们自己多想一下子。

  我的演讲主要分成三部分:首先,对美国以及国外兼并市场以及美国证券市场在100年中进行回顾,看一下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对一个并购案例做一个简单的分析,看看当初在并购时,公司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又怎么样。最后对中国全流通时代并购市场的启示做个简单介绍。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美国证券市场以及美国的并购市场的100年历史。大家请看,这个条形的图(看大屏幕)是并购的数量,红线是道琼指数,可以看出, 并购跟证券市场息息相关,都是一波一波出现的。到底谁先谁后,那肯定是证券市场在前,并购市场在后。这很容易理解,市场好了,公司很容易发股,公司发股有钱了,就想着去买公司了,于是并购就开始了。市场峰的出现是并购峰的前提,当然很多其它因素也影响并购,比如政府的法律政策,比如《反垄断法》、《税收法》都对并购有影响,甚至管理的理论都会有影响,总结过去100年当中,美国先后出现了五个峰。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每一波。

  第一波是出现在上世纪,这个人(看大屏幕)是美国烟草公司创始人,他的名字叫Washington Duke。先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他的小故事。在美国内中,Washington Duke代表南方,在内战结束以后没几天,他在路边遇到一位北方的战士,想买一个内战的纪念品,于是,Washington拿出一张在内战时南方发行的五块钱纸币,那个战士给了他五毛钱,Washington就拿这五毛钱成立了美国烟草公司。我为什么拿美国烟草公司讲并购呢,因为它很有代表性。那时候已有反垄断法,但是执行力度不是很厉害,结果美国烟草公司通过并购取得了超过90%的市场占有率。在这一波里,大多数并购属于横向并购。但在1904年的时候,北方证券进行大规模并购时,证交会一看北方证券要把整个金融业垄断了,立即叫停了并购。美国从此加强了《反垄断法》的执行,这一波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波出现在20年代中的时候,在同一行业搞垄断并购不允许了,我就往产业链上走,我来买我的供应商,买我的客户,往供应链上做,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联合化学公司,联合化学公司有4个子公司,其中有一个子公司生产化学产品,需要煤,联合化学就把一家销售煤的公司买下来,通过对产业链的并购,来降低它的生产成本,这一波为什么死掉了呢,在1929年大家知道市场不好了,大萧条开始了。

  第三波出现在60年代中期,这个图只是告诉大家妇女解放发生在60年代。那时候的并购,大家朝着多元化大集团方向发展。刚才讲到的并购,发生在产业链上,公司间有些关系,这个时候,没关系的公司也都并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ITT,这是搞通讯的公司,它买了一个租车公司,还买了一个银行,买了喜来登集团,在1959年—1977年当中,ITT公司一共买了超过250家这样的公司。为什么那时候大家这样做?我刚才讲了,这跟当时管理理论的出现有关系,那时候管理理论在美国才开始,商学院培养了一大批MBA, 大家觉得我们有MBA了,我们什么都可以做,什么东西可以管。尽管我这些公司业务不太相关,但是可以用好的行业支撑差的行业,可以平稳一些,以防止倒闭。事实证明,从这样多元化的企业发展起来效应很低,这为第四波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第四波是在80年代的中期,华尔街看到那么多集团公司效率非常低。左边的图是理查德基尔,他演了一个电影叫《漂亮女人》,他演的就是华尔街一位金融家,他是一个Raider. 我查了一下英文字典就是“入侵者”的意思,他是专门盯住大集团企业,如果公司运行效率很低,他就会看中你。依靠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他将这些大公司买下, 买下来以后一个一个拆开,全部卖掉,就导致了这一波。那时候华尔街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很多集团公司听到这种人的名字,都发抖,觉得他们来者不善。这帮人只靠自己的力量不行,投资银行包括商业银行在他们后面做了很大的支持。

  第五波是网络时代,市场飞涨,大家钱不当钱,我开一个小小的网络公司,没怎么盈利,马上就能上市,钱多了大家并购就相当容易了,这个我不再谈,因为大家都经历过了。

  我下面做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看看在80年代中期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并购案例,被并购公司叫Richardson—Vicks(1985),谁也没想到这家公司会被别家公司并购,先看一看这个公司的背景:这个公司已经有80年的历史了,由Lunsford Richardson创立的,这家公司的股票25%由家庭成员拥有,大家知道并购一般要通过被并购公司的67%的股东批准,而且17个董事会成员当中有5名家庭成员,这个家庭有135个主要成员,关系相当紧密,都住在美国最富的Connecticut,1987年销售总资产在9个亿美金左右,其中流动资产5个亿,这也是为什么被人家看中的原因。公司产品主要是医疗保健品,这些品牌在美国家喻户晓,还有生活用品,他们公司的产品,质量相当好,这个公司还有一些其他的产品如木漆、医疗仪器等等。为什么这家公司成为个睡美人呢?华尔街上有一个词汇,把被并购的对象叫做“睡美人”,或者叫做“漂亮的女佣”。为什么呢?一个是它有一个战略失误,这个公司在1985以前有处方药,大家知道处方药有风险,回报率很高,他们把处方药卖给了Dow Chemical。卖了公司以后有很多的现金,现金也用了一些,买了风险比较小的生活用品产品,销售开支也增加了一些,但是还有很多钱留在帐上,这是一个问题,就是过度现金积累,为什么帐上有现金,人家就看中了呢?因为你用一点儿钱就可以将公司买过来,如果你有很多其他的固定资产,比如房子之类的,帐上有很多资产都是没用的,除了现金。另外上市公司如果股价一直上不去,销售不行,也会成为并购对象。Richardson卖了高风险的处方药的时候,把研发平台也卖了,这样产品就无法更新了,(看大屏幕)所以从右边图中红线可以看出,销售基本上没长,利润率一直下降,这时候就成为了“睡美人”。

  他们也意识到这一点,做了初步的防范措施:他们雇佣了著名的投行公司Kidder Peabody,制定了反并购策略,同时开了股东大会,修改了公司章程,而且公司章程以89%的高票通过:并购必须由2/3的股东同意,并购必须用现金并购,公司随时增发10.5万股股票(5%)用以稀释并购者股票。在市场好的时候,小公司可以把大公司吃掉,小公司虽然小,但是只要股民很相信我,我可以发股,就可以吃掉对手。后来到底谁要买?有两个:一个是宝洁,一个是联合利华。大家知道宝洁是全球最大的生活用品公司,85%销售在美国,15%销售在国外,宝洁做广告跟人家不一样,广告都在高峰时段的广告,价格很贵,所以成本压力很大。但是,宝洁的研发平台很好,而且近期收购了一些非处方药及生活用品,这些都需要有研发平台的,它的研发平台很好,觉得这很成功,就在想我能不能出去再收购一些,就想到了Richardson。联合利华跟宝洁正好相反,在美国销售只有20%,在国外80%。这跟Richardson很象,联合利华和Richardson 的很多产品都是在一起销售的。所以联合利华对Richardson 感兴趣,跟Richardson 合并可以销售的增效作用。

  兼并者往往总是有理由的,为什么要去兼并。我下面介绍一下一般兼并公司怎么寻找被兼并对象,可能由于时间关系讲不了这么多。大家往往通过价值链来寻求,从研发、采购、生产、销售、营销、物流、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看,我能不能有个“增效作用”,就是1+1>2的情况。

  下面我稍微讲一下常见的反并购手法: 第一个手法就是反并购诉讼,有人来说我要来买你,你可以告他,说他违反了《反垄断法》。另外接到被并购的通知以后,可以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包括银行、供应商等等,让他们知道你公司在做什么,如果你收到信以后不同意被收购,觉得这样的并购对股东不利,告知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另外寻找白色骑士,就是找另外一个比较友善的公司,告诉它你愿意跟他“结婚”。另外还有“反熊抱”,“熊抱”是指收到并购信,反熊抱是指你反过来收购人家。另外一个手法是用“绿色邮件”,知道哪几个股东不友善,可以写信告诉他我以比市场高一点的价格收购你,这样如果有人想收购你,就相对困难些。另外就是用员工股票拥有计划,员工股票往往比较难收购。另外还有金色保护伞,一旦并购给管理层以丰厚的回报,降低他们想并购的动机。还有一个就是“毒丸”,一旦被收购,给现有的股东比市场很高的折扣发行新股票,这样一搞对并购方是很不利的。

  下面简单地看一下收购的过程:首先,联合利华发信恶意收购,收购可以恶意也可以善意,为什么恶意为什么善意, 有好处和坏处,他们决定恶意收购,每股54美金;Richardson—Vicks拒绝出价;联合利华就提价到56美金,同时状告Richardson对股东不公平,偏袒家族成员;Richardson-Vicks决定增发700万股优先股,用以稀释联合利华股份;联合利华提价到60美金,对Richardson决定增发700万股优先股提出诉讼并获成功;Richardson-Vicks决定公开拍卖,这时股价升至64美金;最后三方经过12小时秘密商谈,由宝洁公司以69美金收购了Richardson-Vicks。这次收购应该说是成功的,现在玉兰油一个产品就有30亿美金年销售量,当然这跟宝洁公司本身也有关系,他们做生活用品做的特别好。

  最后,对中国股票全流通时代并购的启示:第一,法律政策对并购有很大影响,我们要熟悉法律要随时随地跟踪法律的变化。第二,活跃高涨的股市是并购的助燃剂。第三,每个公司都有可能是并购者和被并购者。另外要做好防范和沟通,还要管理好公司,公司运行不行,股价下跌的话很快被人家看中。还要与懂并购的专家随时保持沟通,与一些投行保持沟通。另外和银行要保持比较好的关系,不管你是被并购者还是并购者,银行能够帮助你。最后,我觉得管理层最重要的责任就是信托责任,是对股东负责,你的最大责任是股东的利益,如果对股东有利,被并购了也并不见得一定是一件坏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