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泡沫之争再起 吴敬琏认为央行再次加息不可避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09:30 文汇报

  继前一个交易日下跌40多点之后,昨天沪指再跌21.92点,盘中最低更是下探了近100点。连续调整的股市让一部分投资者的信心出现松动,甚至有股民已经在向专家“请教”如何解套。与此同时,关于目前国内股市是否涌现“泡沫”的争议再起。日前,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撰文认为,要警惕内地股市已出现的泡沫。此观点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附和。但乐观人士则表示,股市未来仍看好,即使有所谓“泡沫”,也是一种“理性泡沫”。

  股市可能经历痛苦调整

  谢国忠在文章中表示,香港和上海股市可能已经出现了泡沫的苗头。内地股市出现泡沫,其原因在于由中国银行系统低存贷比所反映出来的流动性过剩。但在未来,中国股市可能会经历一次痛苦的调整,如同2001年后所发生的那样。他认为,中国股市之所以存在这种“繁荣-崩盘”周期,是由于中国经济和货币体系的刚性,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政府已采取了行政干预措施来控制资产泡沫,但这种干预并不能去除周期的成因。只有当中国经济变得完全具有弹性的时候,资产市场的“繁荣-崩盘”周期才可能结束。

  他说,中国股市的长期平均市盈率大约在15-20倍之间。由于上市公司收入的质量仍然低下,市盈率应当更靠近15倍,而不是20倍。当市盈率超过25倍时,就很可能是泡沫了。当然,泡沫也可以扩张。中国2001年的市盈率接近60倍,而日本1989年的市盈率超过了60倍。

  流动性过剩拉升股市

  那么,在经济学家眼中,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股市这一轮的疯涨?当年曾推出股市“赌场论”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分析道,是国内30万亿的过剩流动性资金在兴风作浪。吴敬琏指出,央行已然是力不从心,下一阶段加息已无可避免。

  根据一项最新的统计,截至去年年末,A股市场的场内个人和机构存量资金超过6778.8亿元,达到去年年初的3.02倍。其中,去年12月股市就出现资金“冲刺进场”现象,单向流入逾千亿元。

  吴敬琏表示,中国境内目前的流动性过剩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约合8万亿元人民币,而央行只发行了2万亿元票据冲销,即还有6万亿元资金留在市场,在乘数效应下,等于起码有30万亿元的热钱在市场中兴风作浪,这导致了去年的房地产热和当前的股市狂潮。如果没有过度流动性的存在,这样的牛市过程是无法持续的。

  对后市可谨慎乐观

  不过,对于股市的“泡沫”警言,一些学者、专家以及机构也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目前股市估值仍处于较合理状态,未来前景看好。即使有所谓“泡沫”,也是一种“理性泡沫”。

  招商证券认为,在经济长期繁荣趋势确立、

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奥运会催生大国情结、资产供需关系逐步改善、投资者情绪逐渐乐观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资产牛市存在泡沫化趋势。本轮价值重估行情将直接把中国资产估值从低估状态直接推向理性泡沫状态。但大规模扩容压力将抑制泡沫的发展与膨胀,预计今年A股市场将处于平衡震荡的强势调整中,以完成从理性繁荣走向全面沸腾的过渡。

  虽然股市“泡沫”破裂的可能性不大,但专家认为,现阶段最理智的选择仍是对于后续行情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积极持股待涨。同时,股指期货对大盘蓝筹股价值重估的作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大规模扩容的压力,都将在今年1季度末显现。在这一时点前后,投资者可考虑逐步减持和波段操作。

  贝尔

  

泡沫之争再起吴敬琏认为央行再次加息不可避免
国内股市“泡沫之争”再起。 戴焱淼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