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地产金融疲态初显 恐高症引发A股震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 23:00 中国经营报

  编者按

  储蓄搬家、典房卖车进股市,A股市场正在经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疯狂。对此,乐观者称,中国正在进入投资时代,A股市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悲观者则说,要警惕股市持续高热,全民炒股的结果就是泡沫泛起。其实两者都只说对了一半,由于投资和炒股经常被视做近义词,其中的差别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事实上,投资者只有真正放弃“炒”的心态,中国才能真正进入投资时代。

  3000点看来就在眼前,却又仿佛遥不可及。1月17日暴跌的地产股虽然很快企稳,但已显现犹豫之态,新年来气势如虹的金融股也明显上攻乏力。本轮牛市行情中两个最引人关注的板块开始走向不明。

  1月22日,估值分歧继续加大的中国人寿(601628)将按照新规定被计入上证综指。而在此之前,“中国人寿上市之日,就是大盘中期见顶之时”的说法,在大盘的震荡走势中似乎已有所体现。

  据记者了解,多数机构都认为后市仍能保持乐观,而股指在连续单边大幅飙升之后的震荡,所带来的可能只是恐高心理的短期反应。

  外资投行唱空

  银行股反手做空,被业界形象地喻为“2007年的第一滴血”,几大银行股的暴涨再暴跌,已经让坐了一趟过山车的投资者体验到风险来临时的痛苦滋味。

  1月17日,银行板块反弹未果,此轮牛市以来另一个被称为“不倒翁”的板块——地产板块受土地增值税清算消息的影响,也出现大面积暴跌的格局。不仅如此,中信证券当天也以跌停方式领衔券商概念股的集体下挫。

  “大盘目前正处于一个比较脆弱的弱平衡格局,一旦恐慌产生就可能会发生剧烈震荡。”国盛证券研究员王剑认为,由银行板块到地产板块,影响因素并不是致命的,但对于利空的放大心理会增加恐慌。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板块的调整起因于摩根斯坦利的一篇研究报告。1月4日,摩根斯坦利在一篇研究报告中首次旗帜鲜明地看空中资银行股。此后多家跨国投行发表研究报告,进一步打压了A股的反弹。

  “由于每一家投行、基金背后都代表一大笔资金,各自的说法其实是他们所代表的资本在证券市场的利益诉求。”某机构首席分析员称。

  目前外资投行唱空A股的背景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美元指数强劲反弹、升值幅度很高,引起很多国际资本流向美国。“很可能是外资投行看到了美国的投资机会,随时要带这批资金回去。”上述分析员表示,“现在看空是为了以后回来时可以捡到相对较低的‘筹码’。”

  股市高热不减

  与此同时,中小股民踊跃入市,居民储蓄大规模流入股市,典当行生意火爆,交易系统堵单、证券营业部多人争抢一台电脑的盛景再现。而有关某股票两个月至少翻一番的说法,再一次开始流行。

  在某证券营业部散户投资者中,几乎每人都有自己看好的“金股”,半数以上的理由是某位权威人士的推荐,“他以前推荐的很多股票,事后证明都涨得非常不错”。这样的场景在记者随机探访的两家证券营业部中,居然有着惊人的相似。

  多年不进股市的人们也开始很当回事地关心起股市来。一个迹象就是,书店关于股市套利的书籍越来越热销。“书名越火爆,销量就越好。”一位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畅销书简单易学,可以说是炒股培训速成教材。”相比之下,那些投资大师的经典著述,销量则表现平平,乏人问津。

  “内外部环境仍然很好。”在渤海证券证券投资总部总经理万继龙看来,流动性过剩不可能一下子消除,对比目前的市盈率水平,虽然普通散户的投资盲目性很强,但股市仍然没有到达过热的地步。

  根据渤海证券证券投资总部的统计,截止到去年年底,剔除亏损公司之后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平均动态市盈率只有25倍左右。“现在可能稍微又高了一些,但整体的估值水平应该是属于合理的上限,仍然没看到大的泡沫出现。”万继龙认为,在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股市总体上仍然可以谨慎乐观。

  一季度仍可维持牛市格局

  任何一轮牛市的发展,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供给作为推力。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研究员陈李对后市表示乐观:“按照往年的情况,等待IPO的企业在一季度发行上市的往往较少,一般都会等到年报出台之后,但资金供应却在不断增多。”

  实际上,在前期排队等待IPO的公司完成上市后,最近通过证监会审核的公司数量明显开始减少。新年以来,发审委已召开5次发审会议,但IPO获得通过的公司却只有两家,其中还包括悬念本就不大的兴业银行。

  记者在采访中也进一步获悉,准备冲刺A股上市的其他几家金融企业,除交通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无法透露A股上市是否会以2006年年报作为依据之外,中信银行、

平安保险等内部人士均表示,2006年年报出来之前上市工作难以取得大的进展。

  在业内预期的几大金融企业A股IPO进程可能放缓,以及新入股民数量不断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今年1季度的资金供应很可能继续超过资金需求。

  除此以外,“2006年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大大超出预期的利好也会在市场上有所体现,原来我们估计业绩增长30%,但从目前已经进行业绩预告的情况来看,这一数字还是保守了。”陈李说。

  “我们预计在年报集中发布的时期,还会有一波最后的疯狂,但年报出来后,多数股票在短期兴奋之后可能就会‘见光死’。”港澳资讯研发部主任田文斌说。

本报记者:朱昆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