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2007做多中国股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 15:59 《资本市场》
文/本刊记者 刘亮 2006年年终,股市再次见证了疯狂,12月25日股市上涨至2400点,12月26日股市继续疯狂上攻。还没有人站出来说股市已经由“牛市”变成了“疯牛市。”但是可以预计,如果这样的论调一出,肯定会遭到希望股市快速上涨的人士的围攻。他们会举出无数条理由来告诉你股市快速上涨是合理的。 但一个显而易见的规则显示,股价越高的时候,风险也就越大。市场短时间内疯狂上涨,肯定也会在短时间聚集大量的风险。 从儿童成长为青年需要至少20年的时间,如果只用5年时间一个儿童就可以长成青年,无疑是有些病态的。相同的道理对股市同样适用。此时的股市也许是多一些逆向思维的时候了…… 山脚、山腰还是顶峰? 市总是充满了争议。无论是经济学家、专业分析师还是稍有经济学常识的股民都愿意对股市品头论足,发表自己的宏论高见。然而在国内A股市场飞涨,市场规模迅速膨胀的当下,任何预言都形同赌博,大家不过是将宝压在多方或空方,等待市场来检验而已。 看多者坚持看多,看空者坚持看空,相互之间口诛笔伐,大部分人都有或明或暗的利益在里面,都握有50%的胜算僵持不下。然而就如同一个经济学家所说的:“我们很难说清我们预期经济增长是因为经济有增长,还是经济增长是因为我们预期了经济增长”。无论如何,影响预期,影响舆论,进而影响市场中的大多数都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市场的因素有哪些? 从宏观因素到微观因素的梳理,显然有助于我们看清楚宏观背景下的各种微观细节,从而把握股市今后一段时间的走势。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日趋一致,股市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得以显现。反过来,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也会在股市得到相对迅速和直观的反映。目前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增长强劲,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国内外的经济学家们都对中国经济接下来几年的发展有着非常乐观的预期,这客观上为股市的繁荣昌盛提供了一个吉祥的背景。 股市的制度建设非常重要,如果缺乏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执行,股市永远都只能是“老鼠仓”横行的时代,只能是“鼠市”,甚至连熊市的机会都没有,牛市就更无从谈起。2006年,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券商治理,中国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股市的发展,如《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等。可以说,2006年股市的高潮是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的。 著名经济学家曹远征在近期的一个论坛上表示:“我们把2006年视为转折年,这一年市场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框架都陆续搭建起来了,现在迫切需要夯实。”有理由相信,2007年监管机构将继续出台措施,规范行业发展,健全监管措施,逐步建立起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以及市场主体在内的立体化的监管体系。这也是中国证监会未来的施政目标,而这为雄牛狂奔提供了坚实的路基。 应该看到,2006年,伴随着大盘蓝筹股上市和海归潮,上市公司的质量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上市,大家都担心快速扩容会导致市场下跌,这两个公司上市当日分别为A股增添了7751亿元和9027亿元的市,股市非但没有下跌,这两家上市公司反而成为股市的“定海神针”。据预计,2007年将有10家左右的大盘蓝筹股实现海归。很明显,虽然并非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质量都得到了提升,但起决定性力量的大盘股和一些民营上市公司的质量以及盈利能力却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股市的质量已经得到了明显改观。 2006年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募集资金,首发当时募集规模就达到了400亿。这标志着基金真正成为投资者心中的宠儿,标志着中国股市进入了机构投资者时代。机构投资者意味着其投资更具有技巧性,也更为理性,少盲动,这也可以看成是股市的利好消息之一。 再来看看政策面的情况,中国的股市以前一直被称为“政策市”,尽管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监管层多次放出话来,表示未来将更多地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调节股市,然而我们知道,从“政策市”到市场调节、市场监管,显然还需要一个过程,政策面仍然是决定股市涨跌的一个重要因素。 监管层希望股市能够健康的成长,他们当然也不希望股市涨得过高而带来金融风险。但大家也应该认识到,监管层好大喜功的本质并没变。上市公司股票进入二级市场的当天,股价上涨一般不记入股票指数,但中国工商银行上市当天股价的上涨却记入了股指,通过这一举动我们就可以对监管层的思路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 瞧瞧以上这些因素,每一条理由都在指向好的方向,综合一下就可以发现,我们很可能正处在一个让人欣喜又让人恐惧的、以牛市为基本特征的股市新时代。 市场规模还会继续膨胀吗? “以牛市为基本特征”并非是说股市不会出现波动,不存在风险,但牛市特征将导致大家对股市有乐观的预期,各种资金纷纷入市将导致股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首先是居民的储蓄资金,据记者的一位在北京某银行营业部工作的朋友介绍,已经连续多天,都有大量的储户取出储蓄存款,转而去买基金,导致银行业务量大为繁忙。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基金新增开户总数为673.18万户。进入11月之后,沪深两市平均每天有8000人新开基金账户。 中国是一个储蓄率畸高的国家,但随着居民理财意识的增加,以及一些基金高收益率的示范效应,城市居民将储蓄、债券投资转化为购买基金将成为一种趋势。另外,随着银行更多地拓展中间业务,储户将钱交给银行委托理财也将成为一种时尚,而委托理财的很大一部分资金也将进入股市。 另一部分资金则来自海外市场,管理着2250亿美元资金的美国最大退休基金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CalPERS)日前宣布,从2007年1月1日起,该基金将允许旗下的基金投资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新兴经济体的公司股票。 退休基金属于投资相对保守的基金类型,他们也决定进行“高风险的投资”,只能说明中国市场还有赚头。 这些国际基金决定投资中国,诱因来自QFII在中国市场上的高收益率。2006年,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上涨了27%,其中国指数的涨幅更是高达64%。如此高的回报率必然也会让其他海外资金眼红。 2006年12月20日,沪深股市的总市值已经突破8万亿元大关,比1个月前增长了1.5万亿元。比2005年年末则增加了4亿多元。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非常迅猛,已经超过了韩国等新兴市场,成长为全球第一大新兴市场。 国内有机构预计,未来10年,中国股票市场的市值将达到30至40万亿人民币,成为一个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市场。 而高盛的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预计,到2010年,A股市场的总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可能分别达到2 万亿美元和6000 亿美元,主要的推动因素为:海外上市的蓝筹公司回归国内市场、 国有企业私有化进一步推进、中国民营和外资企业的股份化和上市公司盈利增长。如果这一预期能够实现,那么中国A股市场的总市值占GDP的比重,将从目前的26%上升至2010年的45%。 高盛报告预计,到2010年,QFII 的总规模可能扩大5倍,资金规模将达到400亿美元左右,占沪深股市总市值的8%左右。 也就是说,2007年以及这之后,虽然会有多只大盘股在A股上市,但这些大盘股可能很快就会被淹没在巨量资金的汪洋大海之中。 如果将1000点看成是谷底的话,我们很可能正站在山腰,有谁确切地知道,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要攀登的这座大山的顶峰了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