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美国买壳上市分析(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 03:0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深圳市高交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卢少平胡伟

  在美国的证券市场买壳上市,表面上看相当简单,企业拿出70-80万美元就可以实现。但要得到美国资本市场的认知与接纳,取得理想的上市效果,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像直观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有许多误区甚至陷阱需要了解和防范,也有许多操作技巧需要熟悉。在关键的几个方面,如果上市企业所作的选择或决定不同,上市的效果将有天壤之别,而且上市后的股价表现、再融资能力及企业的整体发展都会受到长期的影响。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实际案例来逐步进行分析。

  正常情况下,上市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选择财务顾问公司,也就是上市实际操作公司。

  目前,国内有许多公司或个人都号称可以办理美国买壳上市业务,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的美国顾问公司或咨询公司,实际在美国只有一、两个人,只有一间办公室甚至只有一个办公桌和一部电话。他们在中国联系一些“业务员”,再由这些“业务员”通过各种途径向国内企业进行推介。这些公司在中国往往无力或不愿投资设立分支机构,只是以跑单帮的方式在中国招揽业务。由这些公司操作中国企业在美国买壳上市,其效果可想而知。

  也有一些境外的金融服务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并利用大部分中国企业对在美国买壳上市不甚了解,不敢或不愿承担风险的心理,设计出种种相应的方案。其中常见的一种方案是,买壳上市的前期费用全部由顾问公司支付或安排支付,企业上市前不需要支付什么费用。条件是买壳上市完成时壳公司原股东、顾问公司及其指定的受益人占有上市公司35%或以上的股份比例。下面是一个实际案例,我们首先看看基本情况:

  中国北方某A公司:

  公司业务:是以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主业。

  基本数据:

  上市前后财务数据:

  上市过程、公司架构以及股东结构:

  2004年8月23日,A公司的香港控股公司SMI与美国OTCBB壳公司完成反向并购,壳公司收购SMI100%的股份,并发行410万股普通股给SMI的主要股东。同时发行380万股普通股给14位债权人(操作方)。随后

股票代码改为MMM。公司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并购完成后,SMI的主要股东(即A公司主要股东)成为美国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总共占有51.25%的股份。其中,主要股东所占股份份额如下:

  股东A3,280,00041%

  股东B328,0004.1%

  股东C246,0003.08%

  股东D164,0002.05%

  股东E82,0001.03%

  2005年5月17日,A公司升入美国主板之一的美国

证券交易所(AMEX)

  2006年9月15日,A公司转纳斯达克

资本市场(NASDAQ-CM),股票代码更改为NNN。

  融资情况:

  2004年(上市时):63万美元

  2005年:110万美元

  2006年(截至前三季度):100万美元

  股票表现:

  上列案例中,在完成上市的同时,美国壳公司原股东及操作方占有了上市公司48.75%的股份。也就是说,中国公司拿出了几乎一半的资产和业绩为代价买壳上了市,才拿到了第一笔63万美元的融资。这意味着什么?

  上面数据显示,中国公司上市前已经初具规模且具有良好的业绩。虽然公司在上完市后2年时间内两次完成转入美国主板市场,但在上市后的2年多时间里,公司的股价长期徘徊在3-6美元之间,且交易惨淡。美国股票市场上,在A公司所处的通讯技术及通讯设备行业,平均市盈率超过21倍。而A公司的股票市盈率长期低于10倍,也就是说A公司的价值长期被严重低估,公司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同时,美国资本市场是十分成熟的市场,鉴于A公司上市时的非常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在美国市场是无法完成正常意义上的融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A公司2005年几乎完成700万美元纯利润的极其优异的表现下,2006年才完成可怜的100万美元融资。

  上市公司的资料是公众信息,在全世界的视线之下。上市公司的资料也是历史记录,无法改变。对于A公司的主要决策者而言,现在回过头来看,是否会对当年自己的决策及对操作方感到失望?并且对上述整个交易及结果感到后悔痛心呢?答案可想而知。

  A公司买壳上市如果由有实力的顾问公司操作,效果会怎样呢?我们将在下期讨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