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上证综指期待新超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05:35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齐轶

  作为A股市场“指针”运行十多年的上证综指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受新股首日计入指数、样本股采用总股本加权等因素影响,该指数“失真”情况日渐明显,引起市场的关注。

  监管层也作出积极反应。1月6日,上海交易所发布指数编制方法修改通知。具体内容如下:“自即日起,新股于上市第十一个交易日开始计入上证综合、新综合及相应上证A股、上证B股、上证分类指数。”

  尽管如此,不少业内人士仍然认为,上证综指需要新的超越,现在到该选择更有代表性的“指针”的时候了。

  缘何失真

  中信证券认为,目前,上证指数的缺陷主要在于两个方面:新股首日计入指数、样本股采用总股本加权。这两个因素导致上证指数虚涨和指数波动放大,而总股本加权方法下的高杠杆效应则是上证综指失真的主要原因。

  以新股上市首日计入指数带来的虚涨为例,据中信证券测算:工行、中行、上港、大秦、国航五大新股上市首日总计贡献了78点涨幅,10个交易日共贡献了72点的涨幅。随着上证所修改上证系列指数计算规则,将新股首日计入指数改成11日计入,因新股上市首日计入指数引发的虚增将被消除。

  但总股本加权问题犹存。中信证券测算,2006年1月4日至2007年1月4日的一年中,总股本加权使指数虚增20.2%。以2006年1月4日上证指数1181点位来看,总股本加权使指数虚涨238点。

  业内专家表示,香港恒生指数也以总股本进行加权,但其可流通股本占比较高,自由流通股本占计入指数股本比例为84.91%。而上证综指中这一比重仅为20.8%,未来的一定时期内还将进一步下降。

  “虚涨也能虚跌,以2007年1月4日上证指数2715点位来看,若虚跌20.2%,将造成上证综指548点的下跌,这将对整个市场造成极大的系统性风险。"中信分析师程伟庆说。

  市场影响力受损

  在某种程度上,失真现象也可以解释为何当上证指数达到2000点的历史高点,众多散户觉得“高处不胜寒”选择离场时,机构投资者依旧坚定地看多做多了。

  散户对该指数也表示“看不懂”。以最近的一个交易日为例,不难看出指数失真的情况。上周五,上海交易所643只股票上涨,98家下跌,上涨范围超过75%。然而,36只股票涨停仍旧不敌2只银行股的跌停,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的拖累下,上证指数下挫74点,跌幅2.74%。

  “大盘指数好象成为了工行和中行的影子,由于没有买银行股,去年最后两个月,虽说大盘上涨超过40%,我却没什么收益”,散户小孙道出了自己的无奈。

  如何完善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从全球市场看,无论是道琼斯,S&P500,恒生等指数都是成分指数,而没有综合指数,可以预期的是,上证综指迟早会从中国A股市场"指针"的位置上退出。问题在于,谁、将于何时取代上证综指数成为新“指针”。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朝阳呼吁推出分类指数,“由于金融股权重较大,可以参考台湾市场的做法,推出金融股指数和非金融股指数,”陈朝阳说。

  沪深300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作为沪深交易所联合发布的反映A股市场整体走势的指数,其成分股数量适中,行业分布均匀,代表性好,其按流通股计算权重的编制方式也避免了上证综指的缺陷。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指数基金经理表示,现在预测谁将成为新“指针”还为时过早。在他看来,只有当指数投资及其衍生品如股指期货等推出并兴盛起来,投资者发现指数与他们的投资收益率密切相关时,新的市场“指针”才会形成。他同时指出,未来市场的新“指针”应该“集代表性、流动性、波动性和可交易性于一体”。

  “虽说指数替换是大势所趋,但我认为,上证综指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标准,”陈朝阳说。

  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上港集团 大秦铁路中国国航 五家之和

  第1日 15.3758.551.16 3.38078.46

  第2日 16.3553.12-6.584.64067.53

  第3日 17.3249.82-6.264.540.01 65.43

  第4日 17.3351.41-5.134.25-0.0667.81

  第5日 15.6155.78-2.075.58-0.0574.85

  第6日 23.3 52.07-0.045.77-0.1280.98

  第7日 25.2143.94-0.524.84-0.0973.38

  第8日 27.3 43.380.28 5.17-0.1276.02

  第9日 23.5142.64-0.185.14-0.0871.02

  第10日27.4141.89-1.224.38-0.1 72.36

  新股上市后10个交易日对上证指数累计贡献点数

  制表:齐轶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