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政策性金融机构谋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05:35 中国证券报

  (上接A01版)事实上,开发行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1998年以前,开发行以政策性金融业务为主,累积和沉淀了大量的不良贷款;1998年以后,开发行开始提出建设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指导思想,经营业绩显著改善。从2002年起,不良贷款比率一直居于2%以下。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开发行目前90%以上的业务已经商业化了,“打着政策性银行的旗号,干着商业银行的活儿”。

  有权威人士说,目前的考虑是将开发行定义为商业银行,按照商业化金融机构进行监管,重点拓展中长期信用市场,其有限的一点政策性业务可以采取单独核算。

  政策性业务可望向商行招标

  专家称,对政策性业务单独核算,就是此前讨论过的专项账户管理,即对政策性项目建立国家账户,对非政策性项目建立银行账户。国家账户实行项目专项管理、单独核算,必要时可封闭运行,提供财政补贴或其他形式的支持,银行账户则实行风险自担。对两个账户资本金的补充也应按不同标准执行。

  更有知情人士透露,正在酝酿的改革方案,甚至考虑将政策性业务从开发行彻底剥离出来,由国家相关部门,如

财政部,根据需要,向包括工、农、中、建、开在内的各家商业银行招标,国家给予一定的贴息。对于竞标成功的商业银行,国家将在利率、不良贷款处置等方面对该笔业务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出口信用保险将迈向商业化

  政策性保险也在求变。

  从2005年开始,财政部就在牵头有关部门,酝酿对现有的出口信用保险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知情人士透露,改革的设想是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由目前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定位,重新定义为从事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国有独资商业性保险公司,并根据国家授权代理经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从而将其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分开。政策性业务由财政兜底,商业性业务自负盈亏。

  转型是大势所趋

  专家认为,从开发行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开始,我国的政策性金融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

  至于另外两家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将进行改革,但“肯定是一行一策”。

  专家指出,开发行、进出口行及农发行的发展路径差异很大,状况各异。与开发行相比,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还面临着不良贷款处置的难题。进出口行不良贷款的规模估计不足百亿元,而农发行由于体制、政策等原因所造成的不良贷款总额肯定要高得多。因此,这两家

银行改革的难度更大些、复杂些。

  不过,消息人士透露,改革的方向基本是:农发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体,扩大其发展规模和业务范围;进出口行基本可按照目前的政策性业务进行运营。

  专家认为,政策性金融转型可谓势在必行。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成熟,政策性银行的传统作用,即依靠国家资源提供政策性信贷资金,逐渐受到质疑。从国际经验来看,到20世纪80年代,各国政策性机构纷纷转型,有的业务收缩,有的机构转型,或商业化,或综合开发。

  可以预见,今年将成为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求变之年。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政策性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改革”。而即将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一个重要的议题便是政策性金融转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