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记者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03:42 京华时报

  去年股指虚增415点

  上海证券交易所日前公布的关于新股上市首日不再计入指数编制的规定不禁让众多投资者对2006年的股指浮想联翩。按照现行规定通过简单计算,仅因股权分置改革上市首日不计入指数这一项,就导致去年指数虚增300多点,若再算上新股上市当日的涨跌幅及总股本加权等因素,则去年全年大盘指数虚高达415点。

  2002年,上交所推出新股上市当日即纳入指数计算的规定,旨在减缓当时的指数下跌趋势;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时期又推出了股改对价上市首日不计入指数的规定,也带有明显的“托市”意味。这两项规定中,尤以第二个规定对股指的影响最大,按股改10送3的平均对价,假设在指数1000点时启动股改计划,则虚增指数约300点,如以2005年2月份的1300点做基准点计算,则虚增指数约400点。

  对此,市场分析人士王坚认为,这会对市场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让指数更真实地反映市场的平均投资收益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指数的投资标尺作用。另外,这一规定对大市值

股票的“过滤”作用会更明显。

  王坚表示,解决目前股指失真还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某些股票市值很大,但是流通市值却较小的股票,这些股票的实际交易价值较低,而目前的上证指数是以总市值来编制的,所以由此导致的“杠杆效应”对指数的失真影响很大,并且这还潜伏着另一个“危机”:一旦限售期到期解禁,会导致流通股本突然增大,仍会直接影响股指。所以,目前所有的指数都应该根据实际交易能力编制,这样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状况。

  其次,还应该考虑到流动性问题。简单的例子就是股改后部分限售股票在解禁后纷纷遭机构抛售套现,如果全部被解禁,可想而知市场的抛压有多大。所以,监管层一要考虑合理流动性,二要考虑企业的真实价值,因为一旦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全流通后,如果企业价值被高估,就可能会遭到企业抛售自己股份来套现,引发股价大幅波动,而当股价进入价值区间,企业又可能会进行反向操作,再次买入股票,进行投机炒作。

  因此,当限售股一旦全面解禁,市场最大的阻力实际上来自企业本身,所以,监管层除在股指编制的问题上出台管理办法,还应在上市公司自身买卖行为的监管上有更严格的措施和法规。

  本报实习记者 杨峰

记者:杨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