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2006年终特稿之2:股改为牛市开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 15:09 金羊网-羊城晚报

  如果说,2005年是解决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的开启年,那么,2006年就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攻坚年并取得丰硕成果。

  2005年5月9日首批试点公司启动股改,截止至2006年12月25日,两市已有1269家公司完成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股改公司家数比例达94.49%,市值比例达96.79%,两市未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仅剩下71家。正如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所说,股改已经基本完成。

  2005年岁末,上证指数仍在1150点上下徘徊。2006年年末,上证指数已经跨越2500点。股改让中国股市置之死地而后生,为牛市开路。

  “新老划断”登台

  5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公告,G长电发行认股权证申请已通过审核。这是“新老划断”启动后审核的首单再融资申请,正式开始实施“新老划断”。

  5月25日,A股市场暂停一年多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重新启动———中工国际宣布启动全流通条件下的首单IPO。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这具有标志性意义,它标志着国内证券市场由此迈出了股改中“新老划断”的关键一步。

  此后,IPO一家接着一家,其中,中国银行、大秦铁路、工商银行、广深铁路等一个个超大盘股相继平安“着陆”沪深股市,至此,困扰股市多年的“新老划断”问题终于得以了断。

  挥别G股时代

  G股,在中国股市16年历史中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其背负的使命却非同一般,故有“G股时代”之说。

  G股时代,始于2005年6月17日,完结于2006年10月9日。2005年6月17日,因为成功实施股改,三一重工股票简称变更为“G三一”,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第一只G股。2006年10月9日开始,G股全部去“G”恢复原来简称。不过,同日起,未实施股改的公司股票简称前则要加上“S”标记。从G股到S股,股改进入收官阶段。

  据统计,截止至2006年12月25日,沪深两市未股改的S股尚余71家。对于这些S股,沪深交易所已经宣布,将对这些公司的股票实施涨跌幅限制降为5%、采取与ST、*ST股票相同的交易信息披露等监管措施,并将其中的样本股公司剔除出指数等“差异化制度安排”。分析人士指出,限制交易政策一旦实施,未股改公司将彻底被边缘化。

  引爆牛市

  全流通,曾经是一个让中国股民闻之色变、让中国股市闻风即跌的东西。股改,也被认为是增加市场供给,从而给股市造成巨大资金压力的祸首。

  一年前,对2006年行情最悲观预测的论据之一,就是年内将有760亿元市值的限售G股解禁。然而,一年后的市场情况表明,股改与中国股市大牛市并行不悖。

  一年前,三一重工大股东承诺两年以后而且19元以上才减持,当时三一重工的股价是6.8元左右。恐怕谁也想不到,三一重工股价上到19元不仅成为可能,而且需要的时间仅仅是11个多月。11月21日,三一重工收报20.01元,昨日最高则触及32.49元,收报32.33元。

  股改引爆2006年中国股市大牛市。因为,对股权分置“四宗罪”———资本市场定价机制严重扭曲,上市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不利于上市的公司的市场化和资本运营,不利于国有资本运营和管理———的彻底改造,已经给中国股市带来了积极的意义。全流通对股票估值体系产生的影响、大股东行为的转变、市场融资功能恢复为股市提供的更多的新鲜“血液”,都成为吸引投资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大规模进入股市的动力。由于股改的推进,境外投资机构也逐步改变对A股市场的看法,引发了其资金流向的逆转,国内部分优势企业的股改更是成为了境外机构追捧的核心目标,市场资金活水由此源源不断。

  “小非”解禁冲击在后

  2006年6月19日,在股改实施一年后,三一重工1093.69万股法人股率先解禁上市流通,标志着中国股市正式迈进了全流通的时代。

  据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的统计分析,按照股改时确立的“锁一爬二”(头一年锁定不许流通,第二、第三年以爬行速度各流通5%)的原则,2006年解冻的股票有两类:一类是持股比例小于5%的股东(通称“小非”)所持的股票可全部解禁上市;二是持股比例大于5%的股东最多可以减持其持有量5%的股票。其中,持股比例在5%以下的“小非”将成为最主要的减持力量。

  2006年,两市合计有184家公司约104.25亿股解禁限售流通股,“小非”所持股份占70%左右,解禁的限售流通股市值超过700亿元。2007年,这一比例基本维持在60%左右,直到2008年8月后,“小非”累计可减持规模占总可减持规模比例才下降到50%以下。因此,在未来一两年内,“小非”是构成非流通股解禁的主要力量。从这部分“小非”累计解禁规模来看,明年4月后突破1000个亿,明年8月后突破2000亿元,这段时期也是“小非”解禁冲击规模最为密集的阶段,随后进入相对平缓的增长阶段。

  12月初,新华社记者谢登科一篇题为《正确认识股市现状投资者需自担风险》的文章曾经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被认为是管理层的声音。文中提到:“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接近尾声,困扰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正在逐步得到消除,但是,非流通股对于二级市场的实质性压力却尚未开始体现,这些压力的真正到来之时才是对中国股市发展的真正考验。”也许,这种压力在牛市中已经被淡化。但压力终归是压力,在牛市的狂热当中留点清醒又何妨?

  本报记者 严丽梅

  (金陵/编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