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S*ST商务祸起何方还剩下什么 咸鱼翻身困难重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 05:39 中国证券报

S*ST商务祸起何方还剩下什么咸鱼翻身困难重重

  本报记者 欧阳波 徐晏 沈阳 深圳报道

  11月底的冬天,沈阳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暖冬。但债务和诉讼缠身的沈阳和光集团,眼下却很难感受到这个冬天的暖意。

  沈阳东宇大厦第12层,是S*ST商务(000863)的总部和运营中心,在这里大股东和光集
团的几名员工孤零零地守着4间办公室。最前面一间办公室的两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挡驾工作,应付来自银行、法院等方面的各路来客。

  这家名称听起来仍然显赫的和光集团,眼下员工已不到10人,在沈阳他们只能呆在四间办公室打发时光。

  集团老总当天刚好在公司,但本报记者被办公室工作人员硬生生挡驾回来。

  无独有偶,在S*ST商务注册地深圳福田区,董秘也让前台出来挡驾本报记者。

  虽然近期公布了清欠和股改方案,但种种迹象表明,S*ST商务要起死回生仍然困难重重。

  祸起何方?

  “我们公司就是你们记者害的。”在本报记者表明自己身份后,和光集团的工作人员当面对记者说。

  这位对媒体抱有成见的员工对记者说,他进入集团工作的时候,感觉情况还挺好,没想到今天会出现这种结局。当年集团业务发展趋势良好,媒体针对公司的报道增多。2004年,有报道质疑公司的资金及业务情况,其他媒体也不断跟进,导致银行逼债,先行垫付款项的客户开始撤资,公司供货商也要求现金付款,同时追逃以前的供货款。多重压力之下,公司经营顿时陷入紧张局面,并且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以致沦落到如今这步田地。

  真的如其所言,集团如今的困境祸起媒体报道吗?

  和光集团靠做IT代理销售发家,用业内的话讲,就是做渠道的。公司如日中天时期,是与神州数码齐名的IT代理销售商。当时微软在中国有四大分销商,主要从事微软视窗以及相关产品的销售与推广,而S*ST商务正与佳杰科技、长城计算机、神州数码等并列,在当时被誉为IT产品分销的黄金渠道。

  当记者联系到微软的一位工作人员求证时,这位工作人员说:“你这是很老的资料了吧,已经有两年多没有合作了。微软的分销商里,现在已没有S*ST商务了。”

  中关村一位IT渠道商透露,总代理商对地方代理商的控制力不强,在IT代理销售圈内是公认的事实,和光集团也难逃宿命。和光集团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采用了艾森哲咨询公司提供的ERP软件,加强对地方代理商的管理。

  强行套上ERP软件的紧箍咒后,地方代理商的举动倒是处于监控之中了。而一旦好日子不再,拥有稳定客户的地方代理商就会撇开总部单干。当和光出事后,“地方根据地”的“揭竿起义”,加速了和光的分崩离析。

  上市募集资金发展,带给和光集团的可能只是痛苦的回忆。和光集团在2000年末借壳上市,本来想依靠增发来募集资金,扩大代理销售规模,但证监会2001年严控增发配股,“偷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和光集团买壳的付出,并没有换来融资的果实。

  祸不单行,累计起来的溃疡,让腾挪跌宕的和光集团倒下了。

  还剩下些什么?

  “还剩下些什么?只剩下两颗冰冻的眼泪”,款款悲歌正送别着和光集团。在董事长吴力所谓的新西兰商务考察失踪后,和光集团完全成了一个处理善后事宜的公司。

  根据S*ST商务2005年年报,资产总计6.4亿元左右,负债合计约9.4亿元,资产负债率几乎达到150%。

  根据专项

审计报告,截至2006年9月30日,沈阳和光集团及其关联方,共占用S*ST商务资金59981.7万元,其中非经营性占用38749.21万元。

  在严重的资不抵债情况下,大股东和光集团依靠什么来还债呢?

  据知情人士透露,集团公司目前已经没有什么资产,下面也没有任何业务,以前开展的业务现在全部停顿,在沈阳能够见到的,也就是仅存的四间办公室和个位数的人员。

  根据公开资料,和光集团持有沈阳第一冷冻机有限公司72.52%股权。沈阳第一冷冻机有限公司财务资料显示,公司净资产为4000多万元,而沈阳第一冷冻机有限公司欠银行贷款也不止这个数。上市公司期望依靠这部分资产偿还占用资金基本无望。

  和光集团另外一块具有想像空间的资产,就是当年与四通等合资成立的四通巨光高新技术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和光集团持有56.14%的股权。目前已经进入股权拍卖程序,如果成功执行拍卖,和光集团也算为S*ST商务献出了最后的血本。

  和光集团只剩下善后办公室了。而上市公司S*ST商务在资产和业务上也没有起色。

  S*ST商务2006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资产总计近6.3亿,负债总额近10亿,资产负债率相比2005年依然高居不下,公司近几年一直面临着资金紧张和财务费用巨大的困境,至今仍未改观。

  和光集团自身难保,S*ST商务靠大股东和光集团拯救基本无望,依靠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谁愿意来承担如许高的债务和面对接连不断的诉讼呢?

  S*ST商务12月12日曾披露,由于和光集团经营不善和债务负担重,经营状况恶化,已资不抵债,目前无力以现金清偿或变卖资产偿还,为了妥善解决和光集团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的问题,自然人熊小峰以持有四川长江名酒酒业公司的股权资产(即四川长江名酒酒业公司44.61%的股权),经评估股权价值3.875亿元,代和光集团及其关联方偿还对S*ST商务的非经营性占用。上述以资抵债方案须经中国证监会审核无异议后,方可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自然人熊小峰的出现,让和光商务显露出了重组的微茫曙光。但市场分析人士提出了质疑,长江酒业业绩不断增长,但近年来货币资金不见增加,而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业绩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因此S*ST商务以“酒”抵债和自然人熊小峰的借壳也并非坦途。

  S*ST商务在12月25日公布了股改方案,流通股股东获得每10股转增10股的股份,股改方案能否得到小股东的赞成,也是一个未知数。

  重组是S*ST商务最愿意看到的结果,但债务横亘在前,谁进来重组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那么公司自救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在2005年年报中,公司表示将通过业务创新来提升业绩,但市场人士并不看好,S*ST商务本质上是做IT代理销售,IT行业利润日趋微薄,公司在业务创新上并不具备很大的可行性,而且公司千疮百孔的状况,也会令很多大公司在与S*ST商务的合作上望而却步,依靠业务创新之路打开新天地,此路基本不通。

  倒下的和光集团还未站起来,原董事长吴力考察又至今不回,强打精神的S*ST商务,要起死回生仍然困难重重。(本系列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10,000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S*ST商务”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