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年末股市何以资金涌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 02:53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刘勘

  时值年末沪深股市在大盘蓝筹股的带领下屡创新高,强势特征十分明显,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莫过于市场资金的充沛。

  根据美国基金研究机构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对全球范围内15000只
投资基金跟踪调查,截至今年12月13日,这些管理7万亿美元资产中,年内迄今新兴国家股市吸引资金总额已经达到208亿美元,刷新去年全年203亿美元的纪录,而中国股市吸引资金净流入占所有新兴市场净流入的四成。

  同时,汇丰银行日前向管理约36200亿美元的9家环球基金公司进行调查显示,当调查问及基金经理2006年第四季度投资策略时,受访基金经理均表示,看好

中国经济发展,将增加中国股票投资比重,与此同时,美国股市和债市资金将逐步移情亚洲。可见境外资金是非常青睐中国股票市场的。

  截至今年前10个月,中美整体贸易总额为2810亿美元,超越墨西哥的2783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据美方统计,今年前10个月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达到1906亿美元,已经逼近去年创下202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放大,将纵使美元贬值预期增加,全球流动性过剩和过大,会不断催升房地产、大宗商品和股票这三大资产的价格,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特别是我国的股票市场更是如此。

  此外,近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预测:由于政府机构面临年底预算开支,其在央行存款下降,估计12月底将有5000亿元政府存款流出。另外12月份还有2880亿元央行票据到期,11月份贸易顺差234亿美元,相当盈余1830亿人民币,工商银行在香港发行募集的161亿美元将要遣返内地,相当于人民币1260亿,上述几项累计今年底商业银行系统又要增加10000亿人民币的流动性。可见年底又迎来大规模流动性过剩,是支持股票市场重要的有利因素。

  今年1至10月,包括定向央行票据在内,央行共发行33200亿元的央行票据,相当于每月发行3320亿元,而11月份央行发行量仅有810亿元,缘由是11月有1690亿元票据到期,造成880亿元净资金流向市场。虽然11月3日央行宣布自11月15日,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相应从商业银行系统抽走1700亿元,12月11日央行再次向国内几家商业银行定向发行一年期,规模为1200亿元的央行票据。但是,依然不改年底大规模流动性涌入市场的态势,对股票市场所需资金,继续产生有效供给作用。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前11个月,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29667亿元,新增贷款数创出4年新高。尽管11月份贷款快增现象受到抑制,但活期存款增加,预示短期投资活跃。加之11月末新增人民币储蓄存款1683亿元,同比仅多增6亿元,此前10月份比9月份储蓄存款减少76亿元。今年11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5.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3%,增幅比10月份降低0.2个百分点。由于11月份人民币新增存贷差高达3128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表明银行资金流动性继续快速增长。

  由此可见,短期投资交易资金和流动资金需求仍然旺盛,微观经济活跃度依然较高,以及人民币储蓄存款增速下降,说明部分资金被分流到虚拟经济市场,银行体系内过剩资金继续流向人民币资产市场,各类金融市场和准金融市场资金聚集程度正在增大,过剩的流动性日趋流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等资本市场,造成人民币资产的财富效应被逐渐提升,尤其股票价格不断震荡走高,受股市赚钱效应鼓舞,一部分储蓄存款已经转化为基金而投资于股票市场。

  另外,年关渐近,元旦和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华人回国探亲访友之际,也是外国旅游者到中国观光旅游的好时机,预计相当部分人在

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股票市场财富效应下,趁机将外汇资金带到中国,分享我国资本市场的“盛宴”。

  从以上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流入的资金估计还将继续增加,这对股票市场资金的有效供给将产生正面影响作用,由此,可以预见A股市场高位运行的局面仍将继续。(作者系华林

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