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发改委重拳整顿汽车工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05:39 中国证券报

  

△某汽车制造厂生产车间

  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费杨生 北京报道

  对于产能过剩苗头已显现的汽车工业,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欲重拳整顿。发改委昨日公布的《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提出,将采取推进汽车生产企业联合重组;控制新建整车项目,适当提高投资准入条件等多种措施,力争结构调整和产能调控取得实效。

  产能过剩可能加剧

  尽管汽车业产能过剩苗头已经显现,但部分汽车生产商的市场预期仍较高,投资扩产动作频频。发改委有关官员认为,这已导致产能增长超过市场需求增长,不仅会使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还掩盖了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的矛盾,影响了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7月1日,我国汽车行业已形成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的整车生产能力约800万辆,在建产能约220万辆,陆续在今明两年建成后整车总产能将突破1000万辆。2005年全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71.5%,其中轿车行业72.5%。而从市场需求看,200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消费增长趋于平稳,预计今后几年消费需求增长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上述官员称,按照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十一五”投资计划,2010年规划产能将大大超过预期的市场需求,如不加以引导,潜在产能过剩将会变成现实。

  而产品结构不合理、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等发展瓶颈问题已经暴露无遗。如高油耗车型产销比例过大,乘用车单车平均油耗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水平等。

  此外,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集团竞争优势不明显也是我国汽车业难言之痛。据发改委统计,我国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数量超过100家,按企业集团统计约80家。从2003年到2005年,前三家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由49.3%下降为46.1%,跨地区、跨部门兼并重组阻力依然很大。

  并购重组将浪潮涌动

  发改委对我国快速发展的汽车业开出了一个系统的药方,包括推进汽车生产企业联合重组;控制新建整车项目,适当提高投资准入条件等来增强整体竞争力、打造本土品牌。业内专家称,汽车生产企业的联合重组将成为今后汽车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发改委表示,将支持骨干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产品为主线,以规模经济为目的,实现强强联合;汽车生产企业兼并其他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为分厂的不受建设分厂有关条件的限制;将按照汽车企业集团的资产隶属关系整理产品公告,推进企业集团化发展。此外,各级政府部门也将大力推进汽车生产企业之间的跨地区、跨部门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零部件方面也将引导零部件排头兵企业进行跨地区兼并、联合、重组,形成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并鼓励汽车生产企业与零部件企业联合开发整车产品。

  汽车投资门槛的提高包括:现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异地建设分厂,除满足产业政策要求外,上一年汽车销售量必须达到批准产能的80%以上;对于申请新建生产普通半挂车、自卸车、罐式车、厢式车和仓栅式汽车的企业,发改委在两年之内暂不办理核准和备案手续等等。

  此外,国家还将制定具体配套政策和相关标准,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

自主品牌产品;并打破不利于汽车零部件配套的地区之间或企业集团之间的封锁;把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和自主品牌培育列为重要考核指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